《野生稻中BTB/POZ蛋白家族的新基因和等位基因》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任洁
  • 发布时间:2023-10-06
  • BTBPOZ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在发育、生长、代谢和环境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已经在栽培水稻(Oryza sativa)中发现了扩展的BTBPOZ基因家族(OsBTB)成员,但它们的保守性、新颖性以及在水稻(o.s rufipogon)中等位基因挖掘的潜在应用。粳稻和潜在的广泛渗入供体,尚未被探索。本研究描述了110个BTBPOZ编码基因位点(OrBTB)作为串联重复事件的结果在O. rufipogon基因组的分析。通过对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域结构的分析,支持了重复的OrBT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组,揭示了它们的进化和功能分化。O. rufipogon基因组编码了9个新的BTBPOZ基因,这些基因在其远亲Poaceae家族(Sorghum bicolor, Brachypodium distachyon)中具有同源物,但这些同源物在其驯化的后代O. sativa ssp中似乎已经丢失。对新基因的比较序列分析和结构比较表明,上游调控序列的分化和调控结构的重组是这个大基因家族进化的关键特征。来自野生稻的新基因是潜在的新等位基因的储存库,当通过广泛杂交渗入时,可以给栽培品种带来新的功能。本研究为假设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从而通过从外来基因库中引入新基因或等位基因来扩大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关报告
  • 《斑型POZ蛋白SPOP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佟琦
    • 发布时间:2014-12-24
    • 斑型POZ蛋白(SPOP)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衔接蛋白。SPOP在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经常发生突变。到目前为止,报道的所有癌症相关的SPOP突变集中在meprin和TRAF同源结构域,推测其可能影响底物的结合。前列腺癌中,SPOP突变与ETS家族基因重排互斥,定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前列腺癌分子亚家族。SPOP突变通过改变雄激素信号通路关键组分的表达水平,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基因水稻的PMI蛋白》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丁倩
    • 发布时间:2016-06-28
    •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编码基因manA是转基因研究中理想的选择标记。了解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模式与建立基于免疫分析的高度敏感检测方法都对PMI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PMI的特性单克隆抗体利用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产生,并可用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至0.5 ng标记PMI蛋白或占单粒稻米(约0.08毫克)0.4%的样本稻米的PMI蛋白表达。在水稻生长中的所有发育阶段,在包括根、茎、叶、穗和种子的许多测试组织中检测到由CaMV-35S驱动的PMI蛋白,幼苗阶段PMI蛋白约占叶子总蛋白量的0.036%。本文中建立的方法或可用于监测稻粒中的PMI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