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基因水稻的PMI蛋白》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丁倩
  • 发布时间:2016-06-28
  •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编码基因manA是转基因研究中理想的选择标记。了解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模式与建立基于免疫分析的高度敏感检测方法都对PMI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PMI的特性单克隆抗体利用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产生,并可用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至0.5 ng标记PMI蛋白或占单粒稻米(约0.08毫克)0.4%的样本稻米的PMI蛋白表达。在水稻生长中的所有发育阶段,在包括根、茎、叶、穗和种子的许多测试组织中检测到由CaMV-35S驱动的PMI蛋白,幼苗阶段PMI蛋白约占叶子总蛋白量的0.036%。本文中建立的方法或可用于监测稻粒中的PMI蛋白。

相关报告
  • 《用于全球蛋白质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研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3-20
    • 就在几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结核病这一古老而又新发的传染病即将成为继天花之后第二种被彻底消灭的疾病。然而,数年过去了,结核病却重新成为了我们的心腹大患,持续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疫苗使用近百年,保护率和保护期受到质疑;二是现有主要药物使用历史已约半世纪,耐药性日趋严重;三是诊断缺乏标识物,检出率低。因此,如何能够迅速检测诊断结核病病原体已经成为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基于此,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学者和临床专家们合作构建了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12月11日在线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上。 该项研究构建的蛋白质组芯含有4262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覆盖其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95%,可用于全局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研究人免疫细胞-结核杆菌的互作机制;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进行药物靶标的全局性发现;高通量血清分析,以系统性地进行结核病诊断生物标识物的发现。 此外,文章基于该芯片分析了蛋白激酶PknG及小分子C-di-GMP的相互作用蛋白,发现结核杆菌的鼠李糖通路可能会受到以上两个分子的同步调控,并且还利用芯片发现了14个可以区分结核病人和治愈者的标识蛋白。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芯片为结核病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可以系统性发现新的免疫原和标识物,从而发展新型高效疫苗、新药和新的检测技术,是结核病基础研究强有力的新方法学平台。   该项研究历时五年完成,得到了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
  • 《水稻中两个反向复制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分析》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丁倩
    • 发布时间:2016-08-02
    •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HSP)伴侣能在危险中保护细胞蛋白和折叠变性蛋白。本文研究了水稻的2个sHSP基因的时间空间表达模式。这两个基因Os16.9A和Os16.9B是反向复制的基因,在染色体1上相邻,可能享有一个或有重叠的DNA区域作为启动子。反向转录的两个基因起始密码子间的间隔序列只有约2.6kb。半定量RT-PCR能检测在正常生长及不同应力条件下两个基因的表达。我们使用β-葡萄糖苷酸酶(GUS)报告基因融合系统来详细研究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热冲击应力可诱导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在正常生长条件下,Os16.9A和Os16.9B在营养器官和幼穗中表达。GUS染色结合细胞学观察表明这两个基因主要在根的血管组织、茎和幼穗中表达,Os16.9A和Os16.9B在热激反应和水稻正常发育中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