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胰腺癌发病率真的在上升吗?》

  • 编译者: 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4-11-21
  • 年轻美国人中胰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早期内分泌癌症的检测得到改善,而不是胰腺腺癌的增加。研究人员表示,鉴于这一人群的死亡率保持稳定,发病率的增加可能反映了以前未被发现的病例,而不是新病例的真实增加。

    来自几个登记处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年轻人群,尤其是女性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在一项新的分析中,研究人员想要了解,在年轻的美国人中观察到的胰腺癌发病率增加,是癌症发病率真实上升的表现,还是表明了更严格的诊断审查。研究人员解释说,如果胰腺癌的发病率真的在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预计会同时增加,早期和晚期诊断也会随之增加。”。

    研究人员从美国癌症统计数据库中收集了15-39岁人群的胰腺癌发病率、组织学和分期分布的数据。该数据库涵盖了2001年至2020年几乎整个美国的人口。同一时间段的胰腺癌死亡率数据来自国家生命统计系统。

    研究人员观察了四种组织学类别:腺癌,这是主要的胰腺癌组织学类型,以及更罕见的亚型——内分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类别。研究人员还将特定阶段的发病率分为早期(原位或局部)或晚期(区域性或远处)。

    在2001年至2019年期间,年轻女性患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2.1倍(发病率为每百万人3.3-6.9例),而年轻男性的发病率增加了1.6倍(发病率为每百万人3.9-6.2例)。然而,在此期间,女性的死亡率保持稳定(每百万人1.5例死亡;年百分比变化[AAPC],-0.5%;95%置信区间,-1.4%至0.5%),男性的死亡率也保持稳定(每百万人2.5例死亡;AAPC,-0.1%;95%置信区间,-0.8%至0.6%)。

    在癌症亚型方面,发病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女性早期内分泌癌症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而不是腺癌(在研究期间保持稳定)。从癌症分期来看,发病率的大部分增长来自较小肿瘤(<2厘米)和早期癌症的检测,在女性中从每百万人0.6例上升到3.7例,在男性中从每百万人0.4例上升到2.2例。作者还发现,在女性和男性中,晚期癌症的发病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胰腺癌的手术治疗率有所增加,女性增加了两倍多(从每百万人中的1.5例增加到4.7例),而男性增加了一倍多(从每百万人中的1.1例增加到2.3例)。




相关报告
  • 《全谷物摄入与胰腺癌风险:丹麦、饮食、癌症和健康队列》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1-03-24
    • 背景——胰腺癌是一种高致死率且预后不良的疾病。预防这种疾病的知识有限,因此,识别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地调查胰腺癌发病率与全谷类食物摄入量之间的关系,测量方法有两种:全谷类食物摄入量和全谷类食物摄入量。此外,还调查了这些食品的亚组摄入量:全谷类食品(黑麦面包、全谷类面包和燕麦片/麦片)和谷类食品(黑麦、小麦和燕麦)。 方法——总共有55995名年龄在50-64岁之间的丹麦成年人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446人患上了胰腺癌(平均随访17.5年)。全谷类食品的每日摄入量的详细信息可从经验证的自我管理FFQ中获得,全谷类食品(小麦、黑麦和燕麦)的摄入量可通过24小时膳食回忆中的信息进行估计。 结果——全谷类食品总摄入量与每份(50 g/d)胰腺癌发病率降低7%相关,在性别特异性分析中,仅在男性中发现相反的关联。未发现与全谷类食物总摄入量相关。当单独调查特定的全麦产品和谷类食品时,没有一种单独与胰腺癌的低发病率相关。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摄入全谷类食物与中年男性患胰腺癌的风险降低有关。大量食用全谷类食品可能有助于降低胰腺癌风险。
  • 《印度楝树提取物:潜在的抗胰腺癌药物》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6-02-19
    • 胰腺癌因其侵袭性和转移性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该病5年存活期的患者比例低于6%。 目前,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乏明显症状、延诊误诊、化疗抵抗和药物疗效较差等。因此,研发新型抗胰腺癌药物刻不容缓。 来自德州理工大学的Ramadevi Subramani等人发现印苦楝内酯(nimbolide)具有抗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活性。 印苦楝内酯(nimbolide) 是从Azadirachta indica中分离获得的活性分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研究人员不同浓度的nimbolide(1-50 μM)处理HPAC, MIAPaCa-2, PANC-1和hTERT HPNE细胞系24小时,并采用MTS试验评估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胰腺恶性肿瘤细胞系(HPAC, MIAPaCa-2, PANC-1)对低浓度(3-5μM)的nimbolide敏感,而即使是高浓度的nimbolide也对正常胰腺细胞无毒性。 此外,该研究表明印苦楝内酯(nimbolide)可诱导活性氧ROS的大量产生,从而调控胰腺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研究人员通过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氯喹宁二磷酸盐和细胞凋亡抑制剂 z-VAD-fmk证明nimbolide介导的活性氧生成主要通过细胞凋亡而非自噬途径来抑制细胞的扩增和转移。同时,体内试验也表明nimbolide可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该研究表明Nimbolide可作为潜在的胰腺癌化疗药物,但将其用于临床仍需进行更多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