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的影响》在武汉通过验收,湖北省发改委、省湿地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该研究初步理清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的影响及其生态脆弱性表征,确定了湿地退化的主导生态因子,探寻了湿地退化的驱动机制,可为长江中游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修复、重建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全长900公里,其间有四湖(洪湖、长湖、三湖、白露湖)地区、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为湖泊湿地集中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泊湿地将如何演变?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湖泊湿地?项目组在收集整理近50年影响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变化的气象水文等因子基础上,运用“3S”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力模拟技术,分析评估了近50年来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气象水文因子变化特征、洪湖湖泊湿地演变及湿地植被演替过程;利用SWAT、HBV模型模拟了洪湖、鄱阳湖湿地水资源变化;定量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洪湖湿地径流的影响;建立了洪湖水位、面积与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模型;分析了典型旱涝年对洪湖、鄱阳湖、洞庭湖湿地产生的影响;预估了RCP26、RCP45、RCP85情景下上述3个湖泊湿地未来50年降水、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