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与湿地》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4-03
  • 气温升高、降水变化、海平面上升,是影响湿地分布和功能的主要气候变化因素。同时,特别是泥炭地是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湿地以及湿地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 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据统计,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亿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为2%,酸沼为30%,碱沼为26%,森林沼泽为20%,洪泛平原为15%。红树林覆盖了约2400万公顷的沿海地区,估计全球还保存了6000万公顷的珊瑚礁。 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它能够为全球提供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主要功能有:涵养水源、防止暴风雨和减缓洪水;补充地下水;控制侵蚀;稳定海岸线;保持碳、营养物、沉淀物和污染物。湿地还可以提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如洁净水、鱼类、木材、泥炭、野生动物资源等。湿地的丧失和退化源于多种因素,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而扩大对土地的需求是湿地丧失的主要原因。
  • 原文来源:http://www.ccchina.gov.cn/source/ba/ba2004010101.htm
相关报告
  • 《"保护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召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8-10-23
  • 《长江中游湿地气候变化项目揭湿地退化主因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14
    • 近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的影响》在武汉通过验收,湖北省发改委、省湿地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该研究初步理清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的影响及其生态脆弱性表征,确定了湿地退化的主导生态因子,探寻了湿地退化的驱动机制,可为长江中游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修复、重建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全长900公里,其间有四湖(洪湖、长湖、三湖、白露湖)地区、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为湖泊湿地集中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泊湿地将如何演变?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湖泊湿地?项目组在收集整理近50年影响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变化的气象水文等因子基础上,运用“3S”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力模拟技术,分析评估了近50年来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气象水文因子变化特征、洪湖湖泊湿地演变及湿地植被演替过程;利用SWAT、HBV模型模拟了洪湖、鄱阳湖湿地水资源变化;定量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洪湖湿地径流的影响;建立了洪湖水位、面积与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模型;分析了典型旱涝年对洪湖、鄱阳湖、洞庭湖湿地产生的影响;预估了RCP26、RCP45、RCP85情景下上述3个湖泊湿地未来50年降水、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