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大力发展氢能,仍面临诸多挑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14
  • 近年来,欧盟大力发展氢能,认为氢能有助于调整能源结构,并给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带来巨大转变,带动投资和就业。不过从目前来看,由于氢能的成本偏高以及市场规则不完善等因素,欧盟发展氢能的道路面临诸多挑战。

     

    12号,随着世界首艘氢动力拖船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投入运营,这个欧洲第二大港口也正式进入氢能赛道。

    目前,氢气主要在化工、冶炼、化肥等行业作为工业原料,而作为燃料使用仍在试验阶段,在欧盟委员会看来,氢能未来有望成为更加有竞争力的能源,而氢能占欧盟能源消费的比例也有望从目前的2%上升至2050年的13%左右,不过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方面承认,在当前技术仍不成熟,成本相对偏高的情况下,只有持续加大投入,才能将氢能项目推进下去。

    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港务局副总裁阿尔努茨指出,“必须承认当前氢能的成本相当高,不过作为主要的参与者,我们港务局必须成为领跑者,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意味着不得不进行一些先期投资,但我们相信未来成本将会降下来。”

    作为新兴产业,氢能与欧盟未来产业布局、经济结构乃至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关系密切,为此欧盟公布了大量氢能项目,但来自企业界的人士表示,监管机构规则上的不确定性是当前欧盟发展氢能的最大困难。

    西班牙阿蒙造船厂市场部总监加西亚表示,“监管机构的规则市场让人产生疑问,因为目前出台的规则依然基于传统类型的燃料,但对于氢气这类新型燃料并没有适宜的规则,所以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与监管机构对话,我们不仅要设计建造新能源船舶,还需要与监管机构一起制定新规则,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欧盟每年消耗氢气总量约为八百万吨,占全球氢能需求的9%,但欧盟生产的氢气大多来自天然气,会产生大量碳排放物,直接影响减排目标。此外,由于制造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这对受地缘政治影响,电力价格攀升的欧盟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目前来看,欧盟氢能的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未知性,距离大规模商业应用尚待时日。

  • 原文来源:https://h2.in-en.com/html/h2-2431738.shtml
相关报告
  • 《天然气发电主要面临三个挑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26
    •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可与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其他低排放能源形成良性互补,是能源供应清洁化的最现实选择。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环境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推动节能减排、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天然气发电产业也因其清洁性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当前我国天然气发电尚未达到规划目标 中国《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天然气发电设定了发展目标,未来我国天然气发电产业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记者了解,中国天然气主要使用在四个方面:城市燃气、化工、工业和发电领域。 “发电用气作为我国天然气重要利用领域之一,总的来看,受天然气资源稀缺影响和价格机制的制约,当前我国天然气发电尚未达到规划目标,与国外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90.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82.8亿立方米,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天然气进口量年均增长达107.9亿立方米。2018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能源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依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天然气产量127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4%;天然气进口量97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22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达到3300亿立方米,2025年增至4500亿立方米,2030年增至5500亿立方米。 从发电能源结构来看,我国主要发电能源有煤炭、水能、风能、天然气、核能与太阳能。其中,煤电占全部发电量的70%,其次是水电、风电、气电。 美国主要的发电能源有天然气、煤炭、核能和水能等。长期以来,天然气都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发电能源。2015年4月,美国天然气发电量首次超越煤炭。此后,天然气发电量经历小幅下降后重回高位,2017年为美国提供了14680亿千瓦时的电力,占全年发电总量的35%。 刘满平表示,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其中,燃气装机894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4.6%,距“十三五”规划要求的1.1亿千瓦仍存在2000万千瓦的缺口,也远远低于美国(35%)与欧盟(18.9%)水平。从天然气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发电用气量仅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发电用气份额低于美国(35%)和欧盟(23.9%)水平。 天然气发电面临一定的困难 中电联在今年4月2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气电装机为8450万千瓦,较2015年仅增长1850万千瓦,距离“十三五”规划目标仍有超过2550万千瓦的巨大差距。“十三五”已经进入第四年,且气电目前仍未现“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气电规划目标“落空”几乎已成定局。 气电规划目标之所以“落空”,与高气价直接导致气电竞争力羸弱有很大的关系。中电联理事长刘振亚在中电联2019年第一次理事长会议上表示,气电成本远高于煤电,仅燃料成本就接近0.5元/千瓦时。这一水平已远高于各地煤电标杆电价。 据了解,《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气电装机“2020年达到1.1亿千瓦以上”。同样制定类似“开放式”目标的还有能源领域的两颗“新星”——风电和光伏发电,二者的规划装机目标分别为,到2020年底“达到2.1亿千瓦以上”和“达到1.05亿千瓦以上”。虽然被寄予厚望,但相比于光伏发电提前3年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风电正在快速接近“十三五”发展目标,气电“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刘满平看来,之所以存在上述情况,主要是当前天然气发电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前些年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以及对外依存度升高等因素,使得社会上产生了对发展气电的担心。 第二,对发展天然气发电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三,缺少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现行上网电价结构不合理,定价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充分体现天然气发电的调峰效益和环境效益价值。而很多地方财政补贴支持政策难以落实,导致部分气电项目经营难以长期维持。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分析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发展面临的挑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23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先进生物燃料:所受阻碍》 报告,调查分析了目前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发展面临的障碍。报告基于对行业主管和决策者的调查,指出了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在快速促进交通脱碳方面的潜力,分析了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的投资障碍和促进其发展的途径,并为决策者提出了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生物液体燃料是快速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选择,但其面临投资下降的严峻挑战。生物液体燃料可直接使用燃料分配基础设施,并可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而无需做出改造,因而可以迅速应用以实现减排效果。同时,生物液体燃料也是航空、船运及重型卡车化石燃料的实用替代选择。根据IRENA的预测,到2050年生物液体燃料消费量需大幅增长,从2016年的1300亿升增加至2050年的近6500亿升。这意味着除了巴西、欧洲及美国等现有市场外,还需要在非洲、亚洲及南美洲发展新的增长性市场。第一代生物燃料的投资已经达到连续两年新增产能超过150亿升,但自2011年以来,对先进生物燃料的投资一直呈下降趋势。   监管不确定性是最主要的阻碍。由于交通运输生物燃料的监管框架在不断变化,过去十年来投资活动一直停滞不前,尤其是在欧洲。2009年以来出现了三次重要立法,包括可再生能源指令(2009)、间接土地利用变化指令(2015)和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指令(2018)。每次立法均经过2-3年的讨论,在颁布后各成员国又需要将欧盟立法转变为国家立法。频繁的变动使得难以预测市场的未来,因而影响了投资决策。项目开发人员需要在未来5-12年的假设基础上,对原料和燃料市场做出决策,尤其是要使新技术达到商业成熟还需要时间。尽管如此,调查显示欧盟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将于2021年生效)将鼓励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制定的可再生燃料标准为生物燃料公司的运营提供了更可预测的框架(从2009年到2022年),使美国成为全球生物燃料领先国家,产量占全球近一半。但对修改或取消《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的尝试,以及美国国家环保局(EPA)针对可再生燃料标准的各方面法律程序及某些豁免权的规定,都给未来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创造有利于先进生物燃料的投资环境需要更为细微和多方面的监管。先进生物燃料的产业规模仍然很小,不考虑利用废物生产生物柴油的生产商,只有大约30家公司进行先进生物燃料生产。这一产业也相当分散,因为不同公司掌握了不同的转化工艺,但生物燃料主要分为两类:混入汽油的纤维素乙醇和基于加氢处理植物油的可直接使用生物燃料(drop-in biofuels)。可直接使用生物燃料是交通运输行业脱碳的关键要素,可用于重型卡车、船运和航空领域的脱碳,加氢处理植物油生产技术为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加氢处理植物油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但其长期业务扩展受到了废油和脂肪基原料的限制。因此,需要加强基于废料的原料收集,同时还需种植油料能源作物以开发可持续替代品,以及寻求先进燃料的木质纤维素转化途径。在生产木质纤维素乙醇和采用热化学途径(热解和费-托法)的工业领域中,当今运行的许多设备都是此类设备中的首创,通常产生于初创企业中。因此,代表这些技术途径的许多项目发起人都对其设施融资和可靠运营感到担忧。   推广先进生物燃料的方法众多。技术中立的燃料标准受到大多数行业高管的欢迎,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巴西的标准。加州经验成为了一个正面案列,该州立法造就了行业的持续稳定性,提升了项目开发商的信心。此外,它还明确促进了运输业燃料的来源多样化,以致大幅增加了对乙醇、可再生柴油、生物甲烷和电力的使用。基于碳中性燃料的政策为先进生物燃料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更直接的基于税收或义务的监管体系也可能有效,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推广先进生物燃料的国家。由于采取对生物燃料免税、对化石燃料征收高额碳税和能源税等措施,使得到2017年生物能源在瑞典交通运输行业的份额达到20%。   运输部门的脱碳应该同时采用几种燃料替代方案,而不是只采用一种总揽式的方案。行业代表对运输部门的脱碳提出了平衡的看法,并对电动汽车、生物甲烷和生物液体燃料的重要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多数看法认为,先进生物燃料的总份额将保持相对较小的水平。航空代表着先进生物燃料的新兴市场,但行业对其未来的市场份额持悲观看法。   除非监管机构针对纤维素乙醇制定特殊的促销措施,否则在衰减的市场中,将面临来自第一代乙醇生产商不平衡的成本竞争。由纤维素原料制成的乙醇是标准燃料乙醇,目前主要与汽油混合使用。由于传统发动机效率提升和道路运输日益电气化,未来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下降,因此应推进乙醇需求应逐步与化石燃料消耗脱钩。对此,监管机构应促进高乙醇混合和灵活燃料汽车。然而,要确保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可持续需求,就需要采取列入强制性燃料清单或单独定价等方法。   当前的补贴水平以及融资成本和可获得性也是重要障碍。先进生物燃料转化技术非常接近商业化。在运营的炼油厂正在示范许多创新的工艺概念,大规模部署先进生物燃料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但是,对这些选定技术的直接支持,尤其是对使用木质纤维素和热化学途径进行的首个预商业化项目的风险融资至关重要。   行业内对估算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和间接土地利用变化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表示怀疑。需要更加一致的认证体系以验证其产品的可持续性。引入可持续性标准及认证方案是一种积极的进展,推动了先进生物燃料的市场。但是,政府和媒体对先进生物燃料的总体了解并不深入。   决策者应制定明确的最佳实践政策,以长期支持先进生物燃料的部署。应确定足够高的目标以激励用户将先进生物燃料作为燃料选择。当前生物燃料主要市场以外的各国政府可以在谨慎考虑已知的障碍基础上,制定大胆、长期有效的政策以促进先进生物燃料的可持续增长,从而避免过去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