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 美国车企很“受伤”》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26
  • 日前,特斯拉公司(Tesla)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根据协议,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有舆论认为,上海成为此次双方合作大赢家。实际上,真正最大赢家更应是特斯拉。

    作为美国豪华电动车的代表,特斯拉自诞生以来,吸粉无数。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所到之处,无不掀起特斯拉旋风。但与其超高人气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特斯拉一直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中。

    特斯拉落户中国的消息,迅速改变了人们对特斯拉的悲观预期。去年,特斯拉汽车全球销售量为10.3万辆,其中在中国销量为1.49万辆,占比高达15%,中国已成为特斯拉海外最大市场。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每年正以翻番的速度增长,特斯拉一旦国产化,销量将实现巨大跃升。眼下与中国需要特斯拉相比,特斯拉更需要中国市场这根救命稻草。因此,说特斯拉是最大受益者,并不唐突。

    事实上,从中国获益的美系车企远非特斯拉一家。从美国克莱斯勒与北汽集团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到今天特斯拉入华,美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根据6家合资企业中方母公司提供的数据,美系车企平均销售利润率为8.6%,明显高于行业7.1%的总体水平。以美国通用集团为例,2017年,通用集团全球总销售收入9472亿元,亏损109.8亿元;而通用集团在华两家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共实现销售收入3674亿元,实现利润279.9亿元,通用集团从中分红获得利润133.3亿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通用汽车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旗下多个品牌被放弃或出售。令人惊讶的是,通用汽车走出破产保护程序的速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在提出申请的39天后,通用资产出售交易,“新通用”汽车公司正式成立,美国政府成为其最大股东——财政部持有其60.8%股权。与此同时,上汽集团也收购了上汽通用1%的股权,这微不足道的股权比例,不但解决了通用资金流通之急,而且换取了通用继续开拓中国市场的大好机会。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消费能力,通用在华销量不仅没有受到破产及重组影响,反而一路飘红。数据显示,2013年,通用在全球范围销售971.5万辆汽车,中国市场贡献了316万辆,一举超过美国本土,成为通用最大的单一市场。再加上充分享受到中国的各项优惠政策,中国因此成为通用汽车在全球最赚钱的市场,近年来每年利润贡献率都在50%以上。

    汽车是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产品需要在技术高的地方设计、制造成本低的地方生产、市场大的地方销售。因此,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依赖于经济全球一体化。中美经贸摩擦,美国车企最受伤,德国车企、日本车企反而受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3%,达187.42万辆。其中,美系车6月份的销量大幅减少22.9%,日系车增长3.5%,德系车增长4.9%。就连日本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个变化,7月12日的《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消费者回避购买美国产品的心理增强。通用汽车(GM)、福特等美系车的销量下滑两成”。“中美汽车合作对美方绝对有利,如果没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将沦为二流公司。”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这番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关报告
  • 《国家发改委: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中国经济影响总体可控》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06-06
    • 5 月 10 日,美方启动对约 2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25% 关税,并扬言对另外约 325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税。 针对美对我新一轮加征关税影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唇?日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中国经济虽有影响,但影响总体可控。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下一步将围绕 “ 六稳 ” 加快落实一批新的政策措施。 可持续发展条件充足 作为参与多轮中美经贸磋商中方代表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认清中美经贸摩擦的本质,要从 3 个方面来把握。 其一,中美经贸摩擦是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摩擦。中美经贸往来是在全球自由贸易大格局下形成的,双方互利共赢,不存在谁占便宜、谁吃亏。中国对美虽有顺差,但主要在货物贸易方面,服务贸易对美还有不小的逆差;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华美资企业生产的,收入和利润归属美方。美国高举关税大棒,搞关税壁垒、出口管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任意否决他国合理诉求,这类保护主义做法,违背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本原则。 其二,中美经贸摩擦是经济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的摩擦。经济全球化要互利共赢,有问题大家商量,而不是搞单边主义,强调一国至上、本国优先,国内法大于国际法,搞长臂管辖,甚至随意制裁他国和他国企业,这与多边主义相违背。 其三,中美经贸摩擦是平等协商与霸凌主义的摩擦。在与美磋商中,中方一直坚持通过对话合作解决。而美方在谈判过程中经常一方说了算、得寸进尺,大搞极限施压,随意提大单,甚至要求强制购买,往往令谈判无法顺利进行。这种霸凌主义做法既损人又不利己,对中国对美国都没有好处。 去年 3 月以来,美方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党中央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地方各部门围绕做好 “ 六稳 ” 工作,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目前看,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据有关方面初步测算,在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升级情形下,相互加征关税措施可能造成美国经济增速回落 0.2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提高 0.5 个百分点;如果摩擦全面升级,相互加征关税措施可能造成美国经济增速回落 0.5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提高 1.5 个百分点。摩擦还会影响世界经济稳定,伤及无辜。 “ 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的支撑条件。 ” 一是内生动力足。经过多年转型,中国经济增长已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2018 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108.6% ,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 76.2% ,今年一季度消费贡献率也在 65% 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积极性持续提高。今年前 4 个月,新登记企业数日均达 1.86 万户。 市场潜力大,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撑。中国有近 14 亿人口,超过全球发达经济体人口总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作为发展中国家,区域、城乡发展存在差距,而差距正是潜力所在。去年中美货物贸易占中国全部对外贸易的 1/7 ,国际市场回旋余地大。 此外,转型升级空间广,也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支撑。从产业角度看,制造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稳步提高;从技术角度看,科技投入持续加大, 2018 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近 2 万亿元,投入强度为 2.18% ,超过经合组织( OECD )国家平均水平;从企业角度看,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涌现。 将围绕 “ 六稳 ” 出新政 下一步,国家将围绕 “ 六稳 ” 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稳就业。一方面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实施 “ 双创 ” 升级版,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计划,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抓紧落实高职院校扩招 100 相关人才计划。 其次,要稳外资。采取措施创造更加开放、友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他提到一系列具体举措: 6 月底前,出台 2019 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将出台 2019 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特别对中西部地区会有进一步鼓励政策;继续开展重大外资项目服务工作,正在推进一些制造业大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新型石化等领域,项目规模从几十亿美元到上百亿美元等。 再者,稳投资。 “ 重点是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使用,目前今年 5776 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 89% ,可以带动几万亿元社会投资, ” 他强调, “ 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弱项,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 推进电信、互联网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大区域战略项目,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加快落实汽车、家电、信息、养老、育幼、家政等领域促进消费政策。 ” 此外,他还提到了 “ 稳预期 ” 。短期内外部环境变动可能会影响市场预期,但从更长时期看,市场信心主要与经济发展前景有关。 4 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50.1% ,连续 2 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 4 个月位于 54% 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近期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创多年来高点。下一步,将聚焦市场主体普遍关切的问题,释放更加清晰稳定的政策信号,强化政策评估和沟通,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推介解读,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综合看,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中国经济虽有影响,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敢于担当、善于运筹,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能将美国升级经贸摩擦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
  • 《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LNG贸易中长期合作的影响》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11-07
    • 2016年以来,为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中国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快速增长。同时,美国天然气产量和LNG出口产能大幅增加,中美两国在LNG贸易领域合作互补性较强。但当前中美贸易形势持续紧张,政策和贸易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深入分析中长期中美LNG贸易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LNG进口量达到3813万吨,已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LNG进口国。同一时期,美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LNG出口项目液化产能不断提升,目前已有和在建年产能约为7200万吨,2023年美国有望成为世界三大LNG出口国之一。中美两国在LNG贸易领域合作潜力巨大。然而,自2018年4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多轮加征关税,与此同时,中国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其中,对自美国进口LNG自9月24日起加征关税10%。我们知道,美国中长期LNG资源在全球主要天然气/LNG市场的销售均存在诸多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