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脑葡萄糖在能量稳态中的信号发送》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7-06-13
  • 肠道糖异生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影响能量稳态的功能。肠道糖异生由特定营养物诱导,并释放葡萄糖,释放的葡萄糖能被由门静脉周围的神经系统感知。这引发了一个对由大脑控制的葡萄糖和能量管理参数产生正向影响的信号。这一认识扩展了我们对肠-脑轴通常受胃肠激素影响的认知。在此,我们提出了与肠道糖异生产生条件有关的几个问题,并揭示了其可能的代谢益处。同时,这也导致了由通过自然选择对其保护而赋予其优势的问题的产生。

相关报告
  • 《窦非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研究性论文发现分子伴侣Hsp82磷酸化状态在细胞感知葡萄糖信号中对线粒体稳态的调控作用》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4-21
    • 2023年4月,窦非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题为“The phosphorylation status of Hsp82 regulates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 during glucose sensing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研究性文章。2019级博士研究生彭冠族为第一作者,窦非教授和李万杰高级工程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有氧条件下,很多细胞,如酿酒酵母、肿瘤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倾向于采用糖酵解而不是氧化磷酸化的代谢方式来分解葡萄糖,为细胞快速分裂或应对应激时合成大量所需原料。这两种代谢方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目前关于代谢转换过程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对调控代谢转换的关键分子开展研究。在有氧糖酵解转换为氧化磷酸化代谢方式的双相转换期时,酵母细胞内会发生时间依赖性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线粒体的功能和形态网络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化以适应氧化磷酸化代谢方式的需求。实验室前期的工作发现,胞外葡萄糖水平通过共分子伴侣Ppt1调控Hsp82 Ser485残基的磷酸化状态来影响Hsp82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动态分布。模拟Hsp82 Ser485残基去磷酸化的Hsp82S485A突变体中Hsp82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动态分布异常。此外,Hsp82S485A突变体具有异常的液泡形态,静息期时细胞直径较小,及无法在葡萄糖饥饿条件下存活等异常特征(Shang X, Cao G, Gao H, et al. A Single Site Phosphorylation on Hsp82 Ensures Cell Survival during Starv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20, 432(21): 5809-5824.)。但我们对于Hsp82S485A突变影响了细胞内哪些代谢通路及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分子伴侣Hsp82除了参与代谢转换过程中早期诱导的应激反应,Hsp82 Ser485残基的磷酸化状态还调控了代谢转换过程中线粒体的功能和形态结构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稳态。Hsp82S485A突变表现出与线粒体缺陷相关的异常生长表型,例如小克隆表型、生长速率缓慢和无法利用不可发酵碳源等。进一步探索生长缺陷的原因,我们发现Hsp82S485A突变体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细胞耗氧率降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缺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以及线粒体基因组完全丢失。此外,Hsp82S485A突变体线粒体呈断裂状或球状的异常形态,线粒体结构明显肿胀而且线粒体嵴结构缺失,这可能是其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野生型菌株和Hsp82S485A菌株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和验证后,我们发现Hsp82 Ser485残基的磷酸化状态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裂变和融合相关蛋白的稳定性来调控线粒体功能和形态。该研究为代谢转换过程中从葡萄糖感知到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变化的信号通路提供潜在的关键分子。 目前本课题研究已发表了两篇研究性论文和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后续我们将对胞外葡萄糖水平调控Hsp82 Ser485残基磷酸化修饰以及Hsp82调控线粒体稳态的分子机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 《Cell | 一种微生物氨基酸结合胆汁酸--色氨酸-胆酸通过孤儿受体MRGPRE改善葡萄糖稳态》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5-06-18
    • 发表机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 作    者:姜长涛,庞艳莉,纪立农(通讯作者)     二型糖尿病(T2D)常与肥胖、脂肪肝及心血管问题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如胆汁酸)对宿主葡萄糖稳态至关重要。传统胆汁酸药物因瘙痒等副作用限制应用,新型微生物氨基酸结合胆汁酸(MABAs)由肠道微生物合成,但其作用机制不明。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重要药物靶点,孤儿受体MRGPRE属瘙痒受体家族但未证实致痒,生理功能未知。研究发现MRGPRE为新型胆汁酸(含MABAs)受体,可能通过独立于FXR/TGR5的通路调节糖代谢,为T2D治疗提供无瘙痒副作用的潜在新靶点。未来需明确其配体、在T2D模型中的功能及与其他受体的互作机制。     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粪便MABAs的含量,发现Trp-CA在糖尿病病人中显著下降,且其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和体重指数呈负相关。这表明Trp-CA可能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发现Trp-CA灌胃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糖耐量异常。通过对静脉、十二指肠、结肠三个部位的Trp-CA急性灌注及钳夹实验,只有肠道灌注Trp-CA可以显著促进胰岛素的一相二相分泌、抑制肝脏糖异生,提示Trp-CA作用于肠组织的受体发挥调节血糖作用。     Trp-CA并不激活传统的胆汁酸受体(如TGR5,FXR等),但能够引起小肠第二信使cAMP水平升高,因此该研究系统性筛选了肠组织高表达的GPCR,发现Trp-CA特异激活孤儿受体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E(MRGPRE)。MRGPRE属于痒觉受体家族,但现有研究发现其并不激活瘙痒,它的生理功能长期以来未被阐明。通过全身以及肠组织特异的MRGPRE敲除小鼠模型,该研究证实Trp-CA的糖调节作用依赖于MRGPRE受体,进一步研究揭示,Trp-CA通过Gαs-cAMP和β-arrestin-1/ALDOA磷酸化双通路,协同促进GLP-1分泌,改善糖代谢。 发表日期: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