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发布《2020研究前沿》报告和《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20-11-22
  • 2020年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向全球发布《2020研究前沿》报告和《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2020研究前沿》从11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遴选出了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而《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则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前沿方向的研究活跃程度。

    临床医学领域位居前10位的热点前沿主要集中于肿瘤免疫与靶向治疗、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常 见慢性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医学人工智能、生物类似药规范使用、器官移植等领域。“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2020年热点前沿中的 核心内容。2020年入选的Top10热点前沿,与往年相比,出现了肿瘤免疫治疗超进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应用等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有多个前沿实现了在延续中发展,如关于生物类似药的研究,2019年侧重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2020年则多为评估与原研药互换后的长期疗效研究;关于靶向tau蛋白的PET成像研究,2019年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结合特性研究为主,2020年则进而研究该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科学领域位居Top10位的热点前沿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疾病、耐药菌、抑郁症、肿瘤相关基础研究、蛋白质靶向降解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等方向。其中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大的前沿群,包括“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大脑衰老的关系”、“纳米粒介导的脑内药物传递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淋巴通路”3个热点前沿。耐药菌相关的2个前沿分别是“多药耐药auris假丝酵母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其中多粘菌素耐药基因相关前沿连续两年入选Top10热点前沿。2020年的蛋白质靶向降解相关前沿“小分子PROTACs对蛋白质的靶向降解”,是2019年热点前沿“诱导蛋白降解的小分子 PROTACs”的延续。肿瘤研究一直是历年来研究前沿的热门主题,每年都会涌现新的生长点,2020年肿瘤相关的热点前沿是“基于 MicroRNA的肿瘤治疗”。

  • 原文来源:;http://www.casisd.cn/zkcg/zxcg/202011/P020201114578078349185.pdf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发布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中国居第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28
    • 2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发布《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中,美国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据了解,《2019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10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7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19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前沿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   从2019年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来看,美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0个,占全部137个前沿的58.39%,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3个,约占24.09%。英国有7个前沿排名第一,德国和法国分别有1个前沿排名第一。   从十大领域来看,中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学领域以及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这3个领域排名第一,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生物科学领域,物理学领域和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等5个领域排名第二,整体表现突出,但在临床医学领域和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仅分别排名第九和第十一,与美国差距悬殊,短板依旧明显。总体来看,中国多领域表现突出,但十大学科领域的发展仍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洼地,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压力和挑战并存。
  • 《中国科学院报告遴选171个科学研究前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10
    • 8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发布《2021研究前沿》报告和《2021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2021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11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61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在11大学科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61个新兴前沿中,美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81个,占全部171个前沿的47.37%;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65个,占38.01%。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研究前沿中,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研究在临床医学与生物科学领域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以新冠肺炎病例临床特征为代表的热点前沿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占据Top10中6个席位,形成了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脏器损伤及并发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等9大前沿群。在生物科学领域,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瑞德西韦抑制冠状病毒的机制研究等占据主流,8个新兴前沿涉及新型冠状病毒研究。   此外,新冠相关研究与其他学科领域紧密结合,形成了其他领域的热点与新兴前沿,例如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化学传感器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信息科学领域的利用科学影响检测和诊断新冠肺炎的深度神经网络研究,心理学领域的新冠肺炎恐惧量表的心理测量评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总体趋势愈加清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表示,发布《2021研究前沿》是中国科学院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重要举措。   《2021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1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报告显示,2021年,在11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仍最为活跃;中国继续稳居第二,而且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列第三、第四和第五。在11个大学科领域中,中国在7个领域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全球第一,美国在其他4个领域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