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放大镜】中国农科院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探究了四种青稞蛋白对青稞淀粉的老化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1-11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探究了四种青稞蛋白对青稞淀粉的老化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食品期刊《Food Chemistry: X》(JCR一区,IF=6.5)上。加工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佳欣和2021级硕士研究生林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凤忠研究员和佟立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021-NK-A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2005)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QxNjM3MQ==&mid=2247614106&idx=3&sn=fd309cb3f61f60acba7379dd6f6188d8&scene=0
相关报告
  • 《【食品放大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6-1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教授领衔的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相互作用研究方向取得了新进展,于《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IF=10.7)发表了题为“Physical field excitation to modify Cyperus esculentus starch and its complex with EGCG: Multiscale structural changes and digestive behavior”的研究性论文,西农食品学院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的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梦卿为论文第一作者,孙立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以 CES 为对象,分别采用 DBDP 与 MW 两种物理场激发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改性,并引入 EGCG 构建非包合型 CES–EGCG 复合体系。该研究假设,物理场诱导可通过调节 CES 的颗粒形貌与分子有序性,增强其与 EGCG 的结合能力,从而形成更致密稳定的复合结构,并提升其对酶解的抵抗性。为验证上述假设,该研究结合多尺度结构表征、热性能与流变学分析,以及体外酶解试验,系统评估物理场激发对 CES-EGCG 复合结构与功能表现的影响,旨在为功能淀粉的绿色构建与天然多酚的递送体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在物理场激发(DBDP与MW)基础上,引入EGCG,构建了非包合型油莎豆淀粉-多酚复合物。物理处理破坏了淀粉原有的晶区结构,增强了链段的柔韧性和结合位点的暴露程度,为EGCG的有效嵌合提供了结构基础。EGCG的引入通过氢键作用稳定了复合体系,同时改变了其颗粒形貌和短程有序性,显著提升了复合物的结构致密性、热稳定性和流变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EGCG进一步赋予复合物良好的酶解抑制性能。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能够有效延缓葡萄糖释放过程,显著提升抗性淀粉含量,展现出良好的控糖潜力。未来,该体系在低GI主食、代餐粉及功能性碳水载体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功能性多酚的递送与营养精准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5.123900
  • 《【食品放大镜】IF=8.0!中国农科院加工所毕金峰研究员团队探究了葡萄糖氧化酶对桃热加工过程“蒸煮味”相关成分的潜在影响》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10-24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加工智造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探究了葡萄糖氧化酶对桃热加工过程“蒸煮味”相关成分的潜在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JCR一区,IF=8.0),加工所2024级博士生刘格格为论文第一作者,毕金峰研究员与陈芹芹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CARS-30-5-02)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工程(CAAS-ASTIP-2024-IFST)的支持。 浓缩桃浆是桃味饮料生产的重要原料,但在传统热加工过程中易产生“蒸煮味”,导致产品香气偏离鲜桃特征,严重影响消费者接受度,制约了加工产品香气品质的提升。因此,研究外源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对热加工浓缩桃浆中“蒸煮味”相关香气成分及其前体的潜在影响,成为实现桃饮料特征香气高保留的关键方向。 本研究明确了热加工浓缩桃浆中关键香气变化的特征属性,并解析了葡萄糖氧化酶对相关成分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1-辛烯-3-酮浓度高于1.25 μg/g时,“蒸煮味”成为影响热加工浓缩桃浆香气的核心属性。分子动力学模拟与荧光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葡萄糖氧化酶能够自发与“蒸煮味”相关成分(1-辛烯-3-酮、1-辛烯-3-醇、亚麻酸和亚油酸)结合,其中与亚麻酸的结合能最低(?126.57 kJ/mol),二者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盐桥及疏水作用形成稳定复合物,酶活性实验也验证了该结合稳定性。 该研究通过识别热加工浓缩桃浆中引起香气劣变的核心气味属性——“蒸煮味”,揭示了葡萄糖氧化酶对该气味的潜在调控机制,为开发香气更优的桃汁产品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提升桃加工产品的香气品质奠定了科学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5.11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