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放大镜】中国农科院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探究了四种青稞蛋白对青稞淀粉的老化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1-11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探究了四种青稞蛋白对青稞淀粉的老化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食品期刊《Food Chemistry: X》(JCR一区,IF=6.5)上。加工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佳欣和2021级硕士研究生林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凤忠研究员和佟立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021-NK-A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2005)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QxNjM3MQ==&mid=2247614106&idx=3&sn=fd309cb3f61f60acba7379dd6f6188d8&scene=0
相关报告
  • 《【食品放大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6-1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教授领衔的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相互作用研究方向取得了新进展,于《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IF=10.7)发表了题为“Physical field excitation to modify Cyperus esculentus starch and its complex with EGCG: Multiscale structural changes and digestive behavior”的研究性论文,西农食品学院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的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梦卿为论文第一作者,孙立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以 CES 为对象,分别采用 DBDP 与 MW 两种物理场激发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改性,并引入 EGCG 构建非包合型 CES–EGCG 复合体系。该研究假设,物理场诱导可通过调节 CES 的颗粒形貌与分子有序性,增强其与 EGCG 的结合能力,从而形成更致密稳定的复合结构,并提升其对酶解的抵抗性。为验证上述假设,该研究结合多尺度结构表征、热性能与流变学分析,以及体外酶解试验,系统评估物理场激发对 CES-EGCG 复合结构与功能表现的影响,旨在为功能淀粉的绿色构建与天然多酚的递送体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在物理场激发(DBDP与MW)基础上,引入EGCG,构建了非包合型油莎豆淀粉-多酚复合物。物理处理破坏了淀粉原有的晶区结构,增强了链段的柔韧性和结合位点的暴露程度,为EGCG的有效嵌合提供了结构基础。EGCG的引入通过氢键作用稳定了复合体系,同时改变了其颗粒形貌和短程有序性,显著提升了复合物的结构致密性、热稳定性和流变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EGCG进一步赋予复合物良好的酶解抑制性能。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能够有效延缓葡萄糖释放过程,显著提升抗性淀粉含量,展现出良好的控糖潜力。未来,该体系在低GI主食、代餐粉及功能性碳水载体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功能性多酚的递送与营养精准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5.123900
  • 《【食品放大镜】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7-14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发展了一种基于杂环的动态共价化学策略(H-DCC),成功制备出可回收利用、快速自修复并具备卓越光学性能的新型动态功能聚合物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JCR一区,IF=15.7)。加工所王博助理研究员和清华大学陶磊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动态共价化学(DCC)技术被认为是提升塑料降解能力、解决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DCC方法制备的聚合物通常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复杂实际应用的多功能需求。本研究创新性地以杂环化合物二氢嘧啶-2(1H)-硫酮(DHPMT)为底物,通过与缺电子烯烃的可逆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成功构建了新型动态功能聚合物材料体系。这种材料突破了传统动态共价聚合物功能单一的局限,不仅拥有显著的动态可逆特性,在受到损伤后能够通过动态共价键重组,实现室温条件下的快速自我修复;并且具备卓越的光学性能,可在高效屏蔽紫外光和高能蓝光的同时表现出可精准调节的荧光与磷光特性。此外,该材料在降解后单体可以被回收再聚合,实现循环使用,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可再生材料的迫切需求。 该聚合物材料不仅具备可回收、可降解的优良特性,还具备出色的光学性能、自我修复特性、机械稳定性等,能够较好满足食品包装领域多功能需求,有效延长食品货架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研究成果为开发下一代功能性食品包装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和重要技术支撑。 基于杂环的动态共价化学构建动态功能材料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