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放大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6-1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教授领衔的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相互作用研究方向取得了新进展,于《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IF=10.7)发表了题为“Physical field excitation to modify Cyperus esculentus starch and its complex with EGCG: Multiscale structural changes and digestive behavior”的研究性论文,西农食品学院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的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梦卿为论文第一作者,孙立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以 CES 为对象,分别采用 DBDP 与 MW 两种物理场激发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改性,并引入 EGCG 构建非包合型 CES–EGCG 复合体系。该研究假设,物理场诱导可通过调节 CES 的颗粒形貌与分子有序性,增强其与 EGCG 的结合能力,从而形成更致密稳定的复合结构,并提升其对酶解的抵抗性。为验证上述假设,该研究结合多尺度结构表征、热性能与流变学分析,以及体外酶解试验,系统评估物理场激发对 CES-EGCG 复合结构与功能表现的影响,旨在为功能淀粉的绿色构建与天然多酚的递送体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在物理场激发(DBDP与MW)基础上,引入EGCG,构建了非包合型油莎豆淀粉-多酚复合物。物理处理破坏了淀粉原有的晶区结构,增强了链段的柔韧性和结合位点的暴露程度,为EGCG的有效嵌合提供了结构基础。EGCG的引入通过氢键作用稳定了复合体系,同时改变了其颗粒形貌和短程有序性,显著提升了复合物的结构致密性、热稳定性和流变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EGCG进一步赋予复合物良好的酶解抑制性能。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能够有效延缓葡萄糖释放过程,显著提升抗性淀粉含量,展现出良好的控糖潜力。未来,该体系在低GI主食、代餐粉及功能性碳水载体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功能性多酚的递送与营养精准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5.123900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QxNjM3MQ==&mid=2247626386&idx=1&sn=e747243dc9083eedc81fbc8ab5e31985&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食品加 智食科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彦军教授团队在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07
    •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彦军教授团队在《World Development》发表题为“The Curse of Television: Evidence from Nutritional Outcomes in Rural China”的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大众媒体与个体营养后果的因果关系。任彦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黄禄臣为论文第一作者,德国杜能所Omid Zamani研究员和基尔大学Jens-peter Loy教授为论文共同作者。 成果介绍: 电视暴露对营养后果的异质性影响 过去几十年间,饮食模式与营养状况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历了显著变化。饮食结构逐渐偏向更多地摄入动物性食品与高热量食物,成为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等饮食相关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攀升的重要诱因。除了经济因素和人口特征外,大众和数字媒体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过去几十年,媒体消费深刻地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 60% 的家庭接入了有线电视,而彼时中国的有线电视普及率仅为36%。随着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1999年,中国电视普及率迅猛增长至 91.6%。相较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电视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传播信息,因而对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深远。目前衡量电视暴露主要依据两个指标:一是个人是否看电视,二是看电视的时长。然而,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媒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向目标人群传递信息,所以电视传播的内容同样关键。因此,单纯使用观看或观看时间可能会使我们对电视暴露与营养结果之间关系的理解产生偏差。 基于 2004 年至 2015 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面板数据,该研究深入剖析电视暴露与中国农村居民营养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该研究通过百度平台搜索不同地区电视台上与食品相关的电视节目和广告节目的词条数量,构建了电视暴露指标。最终,电视暴露包括三个维度:观看时间、节目暴露和广告暴露。同时,研究从性别、教育程度、民族、家庭收入水平、区域发展水平这五个方面,探究电视暴露对农村居民影响的差异。此外,研究从饮食知识、膳食质量(通过中国健康饮食指数、膳食平衡指数衡量)、运动时长、不健康食品消费(如零食、含糖饮料的摄入情况)、营养摄入(包括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这五个维度,揭示电视暴露影响营养结果的潜在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考虑哪种电视暴露的衡量方式,电视暴露都会显著地提高超重和肥胖的概率。这种负面影响在男性、低文化程度个体、汉族人群、生活在高收入家庭或不发达地区的人群中尤为明显。我们观察到电视暴露会通过显著提高不健康食品(零食、含糖饮料)和营养素(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来影响营养结果。鉴于与电视暴露相关的不良健康影响,在制定旨在从公共卫生角度改善营养健康的政策时,考虑传统广播媒体和新兴信息技术至关重要。
  • 《【食品加 智食科技】2024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回顾》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1-06
    • 2024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回顾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食品行业在营养与健康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进展,从科技创新到政策引导,从健康理念的普及到具体实践的落地,这些进展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反映了社会对健康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网食品频道特别整理了2024年食品行业的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一、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举办 聚焦科技创新 2月25—29日,由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海南远创主动健康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在海南博鳌举办。 大会期间,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倡议书也于同期发布。倡导从聚焦科技赋能,致力健康食品创新;引导食物的智慧选择,构建科学饮食习惯;完善转化机制,推动科技产业融合;挖掘饮食传统,大力发展食养服务;加强跨业合作,全面升级食品产业等五个方面为构建大健康领域科技赋能,推动智慧食品创新的新格局,共同促进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发布 4月25日—26日,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于北京举办。为强化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学术研究与产业创新,服务政府决策和回应行业热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自2023年起,共同启动热点的研究工作,经国内外权威专家多次研讨,形成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并于大会期间发布,热点涵盖了食品新生产系统、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可持续食品包装等多个前沿领域。 三、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烹协营养委”)成立大会5月1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通报了《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工作思路和计划》,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机构负责人,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院长李想当选第一届委员会主席,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当选第一届委员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 四、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召开 多方达成年度科技合作协议 5月22—24日,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会上益生菌行业优秀共同发起“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新质生产力行业倡议”。 此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IFF、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健合(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年度科技合作协议,并在会上签约。合作内容聚焦全球乳业技术创新、益生菌科研基金、人才培养以及科学共识等方面内容。 五、4款临床急需特医食品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7月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适用于苯丙酮尿症、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据了解,为更好满足病患营养需求,市场监管总局设立特医食品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对罕见病类别、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新类别等产品实施优先审评,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优先安排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 六、新茶饮品牌争相打出“健康牌”,喜茶发布“四真七零”标准 从开店数到价格,新茶饮市场“内卷”仍在继续。今年的新茶饮品牌将更多的传播重点放在了产品健康元素上,低糖低脂、天然原料成为各品牌传播的重点。 7月22日,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发布“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即以“真茶、真奶、真果、真糖”为原料,产品符合“0奶精、0香精、0果葡糖浆、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要求,并宣布喜茶全线在售现制饮品均符合上述标准。 七、首届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召开 加速培育奶业新质生产力 9月20日-21日,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在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呼和浩特市举行。 此次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课题组发布《中国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专题报告。该报告剖析奶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充分调研当前奶业发展形势,深入解析伊利集团等龙头企业具体实践,指出科技创新是中国奶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八、第四届营养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推进食品产业升级 9月21日,由中国营养学会指导,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牵头并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和武汉科技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营养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围绕“营养与健康 新见解·新技术”“探索与科技实践”“儿童营养·质领升级”“功能性脂质与应用”“法规标准与高质量发展”五大专题开展。 九、低GI食品溯源码发布,构建透明可靠的市场环境 10月9-10日,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第六届中国GI(血糖生成指数)国际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发布的低GI食品溯源码,有助于构建GI值溯源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可靠的GI值溯源途径,提升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与品牌形象,推动建立更加规范、健康的低GI食品市场环境。 十、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发布 食药同源、抗炎饮食上榜 2024年12月14日,第二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营养学、食品科学和健康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共同探讨营养素养科学的最新进展,交流营养健康的最佳实践,推动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应用。 大会发布并解读了“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食药同源、抗炎饮食、饮食模式、健康素养、体重管理、学生餐、适老食品、反食物浪费、轻断食、儿童精准营养当选。 (以上按时间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