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云服务地图1.0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07
  •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了“量子计算云服务地图1.0”平台。平台目前具备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多维度可视化呈现等功能,用户可直观了解量子计算云服务的发展态势,准确地选择与应用需求匹配的量子计算资源。中国信通院联合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发统一的API互通接口,实现云平台信息动态更新。平台采用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量子计算资源技术路线、地理分布、性能指标等信息直观呈现,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对接量子计算资源。

    未来,中国信通院将持续完善平台建设,与更多合作伙伴加强合作,持续汇聚量子计算云服务资源,强化供需对接和算力市场服务等功能,为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共同助力量子计算云服务的应用探索。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3758.html
相关报告
  • 《四部门发布《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附解答)》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7-24
    • 为提高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控水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将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重点评估内容包括:云服务商的征信、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云服务商人员背景及稳定性,特别是能够访问客户数据、能够收集相关元数据的人员;云平台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安全情况;云服务商安全管理能力及云平台安全防护情况;客户迁移数据的可行性和便捷性;云服务商的业务连续性等。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关于发布《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的公告 2019年 第2号 为提高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控水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了《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现予以发布。 附件: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2019年7月2日 附件: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 第一条为提高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控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坚持事前评估与持续监督相结合,保障安全与促进应用相统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标准,发挥专业技术机构、专家作用,客观评价、严格监督云计算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的安全性、可控性,为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云计算服务提供参考。 本办法中的云平台包括云计算服务软硬件设施及其相关管理制度等。 第三条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重点评估以下内容: (一)云平台管理运营者(以下简称“云服务商”)的征信、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 (二)云服务商人员背景及稳定性,特别是能够访问客户数据、能够收集相关元数据的人员; (三)云平台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安全情况; (四)云服务商安全管理能力及云平台安全防护情况; (五)客户迁移数据的可行性和便捷性; (六)云服务商的业务连续性; (七)其他可能影响云服务安全的因素。 第四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建立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审议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政策文件,批准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结果,协调处理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有关重要事项。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 第五条云服务商可申请对面向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平台进行安全评估。 第六条申请安全评估的云服务商应向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书; (二)云计算服务系统安全计划; (三)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安全报告; (四)客户数据可迁移性分析报告; (五)安全评估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办公室受理云服务商申请后,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对云平台进行安全评价。 第八条专业技术机构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办公室指导监督下,参照《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等国家标准,重点评价本办法第三条所述内容,形成评价报告,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第九条办公室在专业技术机构安全评价基础上,组织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条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专家组根据云服务商申报材料、评价报告等,综合评价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可控性,提出是否通过安全评估的建议。 第十一条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专家组的建议经协调机制审议通过后,办公室按程序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核准。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结果由办公室发布。 第十二条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结果有效期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保持评估结果的,云服务商应在届满前至少6个月向办公室申请复评。 有效期内,云服务商因股权变更、企业重组等导致实控人或控股权发生变化的,应重新申请安全评估。 第十三条办公室通过组织抽查、接受举报等形式,对通过评估的云平台开展持续监督,重点监督有关安全控制措施有效性、重大变更、应急响应、风险处置等内容。 通过评估的云平台已不再满足要求的,经协调机制审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核准后撤销通过评估的结论。 第十四条通过评估的云平台停止提供服务时,云服务商应至少提前6个月通知客户和办公室,并配合客户做好迁移工作。 第十五条云服务商对所提供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在评估过程中拒绝按要求提供材料或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按评估不通过处理。 第十六条未经云服务商同意,参与评估工作的相关机构和人员不得披露云服务商提交的未公开材料以及评估工作中获悉的其他非公开信息,不得将云服务商提供的信息用于评估以外的目的。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有关问题解答 Q: 组织开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A: 开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是为了提高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控水平,降低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增强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将业务及数据向云服务平台迁移的信心。 Q: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的对象是什么? A: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是依据云服务商申请,对面向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平台进行的安全评估。同一云服务商运营的不同云平台,需要分别申请安全评估。 Q: 何时起云服务商可申请评估?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A: 自2019年9月1日起云服务商可以正式提交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申请。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申报书、云计算服务系统安全计划、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安全报告、客户数据可迁移性分析报告等。有关申报材料模版将在中国网信网提供下载。 Q: 已通过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审查的云平台,是否还需要申请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 A: 前期已经通过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审查的云平台,视同为已通过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不需要再重新申请。 Q: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主要参照哪些标准? A: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主要参照国家标准《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其中《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从系统开发与供应链安全、系统与通信保护、访问控制、配置管理、维护、应急响应与灾备、审计、风险评估与持续监控、安全组织与人员、物理与环境安全等方面提出要求。 Q: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有哪些主要环节? A: 主要包括申报、受理、专业技术机构评价、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专家组综合评价、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协调机制审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核准、评估结果发布、持续监督等环节。 Q: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结果在哪里查询?有效期多长时间? A: 评估结果将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在中国网信网公布。评估结果有效期为3年。 Q: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如何保护被评估方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 A: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过程中,参与评估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对云服务商提交的非公开材料或在评估中获悉的非公开信息承担保密义务,严格保护云服务商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如果云服务商认为有关单位和人员未能承担保密义务的,可以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或有关部门举报。 Q: 关于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问题可向谁咨询? A: 有关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的其他具体事项,可发送电子邮件到yunpinggu@cac.gov.cn或拨打010-55635861咨询。
  • 《IDC 发布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10大预测》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1-20
    • 以云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已发展成为现代IT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20年的经济和物理世界受疫情的巨大影响凸显了灵活性和弹性的重要性,各种规模的组织现在将云视为其前瞻性IT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以下是IDC对云技术以及这些技术采用方式对未来五年发展看法的十大预测。 预测1: 连接良好的云 到2021 年,所有企业都将在跨云孤岛的应用现代化和数据集成方面苦苦挣扎,20%企业将采用互联云架构来克服这些障碍。 预测5: 行业云扩展 到 2022 年,企业将把 20% 的新云服务支出用于满足其垂直细分市场的特定行业和生态系统数据共享要求的云解决方案。 预测10: 以数据为中心的云体系架构 到2025年,超过四分之一的新云应用程序将使用以数据为中心的事件驱动架构,而不是传统的以代码为中心的体系结构,从而实现更好的自动化和业务敏捷性。 IDC FutureScapes IDC FutureScapes对技术、市场及生态系统的分析解读能帮助CIO更好地了解未来趋势以及IT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该报告还着手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为CIO指点迷津,并提出可依循、可执行的建议。IDC每年都会有一系列将在未来若干年影响企业走向的关键性外部驱动因素。FutureScape根据这些驱动因素提出十项预测、分析IT企业受到的影响,并针对未来五年给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