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针对PVRIG靶点治疗性抗体获批临床》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5
  • 2018年7月2日,以色列Compugen公司宣布其针对PVRIG的治疗性抗体COM701获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COM701是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的针对PVRIG的抗体,目前用于恶性实体瘤的治疗。

    虽然PD-1和CTLA4的抑制剂能够产生有效的肿瘤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病人并不能得到长时间的益处。Compugen公司利用其开发的“computational discovery platform”,发现PVRIG是一种表达在T细胞核NK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并于2016年6月开发了针对人PVRIG的抗体COM701。

    2017年ASCO年会,Compugen公司首次公布了PVRIG靶点的实验数据,在TIGIT-/-和PVRIG-/-小鼠中模型中证明了阻断PVRIG-PVRL2相互作用,联合PD-1抑制剂可以增强T细胞的功能,减少肿瘤的生长,提高抗肿瘤反应。除此之外,还验证了COM701同人PVRIG的高亲和力,联合PD-1和TIGIT抑制剂增强T细胞的功能。数据如下:

    COM902为靶向TIGIT抗体,COM701为靶向PVRIG人源化杂交瘤抗体,两者均属于DNAM/TIGIT/PVRIG家族。

    COM701对PVRIG有高亲和力,并且能够阻断PVRIG和其配体PVRL2的作用;同时COM701能够增加CD4+ T细胞的增殖,增加CD8+ T细胞IFN-γ的分泌。

    在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皮肤癌及其TME中,PVRIG或其配体PVRL2均高表达。并且,在PDL-1阴性和阳性肿瘤中,PVRL2广泛表达。说明肿瘤微环境诱导了PVRL2的表达。

    COM701联合TIGIT抑制剂协同作用增强了人CD8+ T细胞IFN-γ的分泌,增强了T细胞的功能。

    COM701联合PD-1抑制剂协同作用增强了人CD8+ T细胞IFN-γ的分泌,增强了T细胞的功能,当COM701联合PD-1和TIGIT抑制剂三者共同作用时,对激活T细胞功能作用更强。

    在PVRIG-/-小鼠中,mPVRL2-IgG2a Fc融合蛋白增强了T细胞的功能,并且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在TIGIT-/-小鼠中,抗PVRIG抗体减少了肿瘤的生长。

    小鼠中,NK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均高表达PVRIG,抗PVRIG抗体联合PDL-1抗体减少了肿瘤的生长。

    临床前数据表明,COM701靶向PVRIG能有效刺激某些癌症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肺癌,特别是对目前检查点抑制剂反应迟钝的患者群体。并发现其和PD-1和TIGIT抗体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T细胞的功能,减少肿瘤的生长,提高了抗肿瘤反应。

    PVRIG途径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肿瘤生物轴的一部分,它涉及到TIGIT和PD-1通道。通过靶向这一途径,COM701呈现出不同于其他药物靶点和临床中组合疗法的优势。Compugen作为唯一一家拥有抗PVRIG抗体的公司,预计将在今年秋季开始在晚期实体瘤病人中开展临床I期实验。目的是评估COM701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PD-1抑制剂组合疗法的安全性、耐受性、药效学、药效学和初步疗效。第一阶段试验计划在美国多个中心进行,目前正在进行现场启动活动。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4345.html
相关报告
  • 《首个DNA编码的单克隆抗体疗法有望进入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1-18
    • 近日,来自威斯达研究所和Inovio制药公司共同宣布,FDA已经批准了他们首个人类临床试验,调查新型合成型DNA编码的单克隆抗体(DMAb)疗法在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DMAb并不像所有已知的常规治疗性抗体,其是在人体内制造出而并非由工厂制造出来的,患者被授予DNA指令,促进其机体装备必要的工具,从而制造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来靶向杀灭致病性靶点,比如细菌、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等。研究者David B. Weiner说道,DMAb技术能够改变我们所知道的临床故事,过去几年里我们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临床前研究,开发了一些新型的平台,同时利用CELLECTRA传递系统在体内制造出了DMAbs,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单克隆抗体方法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能扩展治疗性策略,为未来疾病的预防和新型疗法的开发打开新的市场。 2016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威斯达研究所将DMAb技术从原型转化到临床试验中,用来消除新出现的传染病。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用于针对寨卡病毒的DMAbs 1期临床试验已经开始招募参与者了,这是一项单中心、开发性的剂量递增试验,研究人员将招募24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同时让志愿者接受4剂名为INO-A002的疫苗。 研究者Tebas说道,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其能改变我们运输抗体作为治疗性因子的方式,同时也能够快速进入临床试验中;虽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答,但这可能不仅对寨卡病毒有效,对于其它一些新发传染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最后研究者指出,目前这项临床试验主要针对寨卡病毒感染,我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数据,为后期开发能靶向作用一系列疾病的新型DMAbs策略提供新的思路,这些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癌症、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者的目标就是开发一种新型独特的单克隆抗体技术,从而产生具有更大潜力的DMAb产品。
  • 《中国首个小核酸药物临床研究获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12-31
    •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苏州瑞博”)与其战略合作伙伴美国Quark制药公司(Quark Pharmaceuticals, Inc.)开发的小核酸药物QPI-1007在中国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于近日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这是中国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小核酸药物。 小核酸药物QPI-1007拟用于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同时具有治疗青光眼的潜力。本次批准的是针对NAION的国际多中心II/III期关键研究。QPI-1007在中国以及亚洲区域(除少数特定国家外)的开发和市场权益由注册于江苏昆山小核酸基地的昆山瑞博夸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博夸克”)承担和持有。 苏州瑞博董事长梁子才博士指出,小核酸制药是人类现代制药历史上继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和蛋白药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中国在小核酸创新技术及应用方面处在与世界同步的水平,首个小核酸药物中国临床试验的启动是我国小核酸制药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推进此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Quar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Zurr博士表示:“此次QPI-1007的临床试验在中国获批,是Quark团队和瑞博团队通力合作达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接下来我们将在瑞博夸克的框架下,加大引进VC资金的力度,力争将多个小核酸药物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开拓亚洲小核酸药物市场。” 关于小核酸 RNA干扰(RNAi)现象的发现是过去15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RNA干扰的效应分子是一种短双链RNA,即小核酸(siRNA),可在包括人类的多种细胞和组织内发挥强大的基因沉默效应。siRNA疗法开发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广泛地被认为极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为制药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