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个月获批,全球首个罕见病创新药落地中国》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5-11-26
  • 今日,赛诺菲宣布旗下创新药物可倍力@(注射用卡拉西珠单抗,英文商品名:Cablivi®)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与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疗法联合治疗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也称为免疫介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40kg的青少年患者。 新闻稿指出,这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且唯一靶向治疗iTTP的纳米抗体药物。该药物可实现更快速的疾病控制,减少相关死亡、恶化或重大血栓性事件,预防复发,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急性、可危及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年发病率为2~6/百万,是一种超级罕见的疾病,目前已被纳入我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iTTP是TTP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TTP总例数的95%。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引起的严重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 和意识紊乱、头痛、失语等神经精神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面临发热和肾脏损害。多数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如不能及时治疗死亡率高,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 目前iTTP治疗中,治疗性血浆置换(TPE)和免疫抑制治疗(IST)为核心疗法。然而部分iTTP患者仍面临TPE和IST无效的困境,治疗后死亡率仍高达20%,治疗有效的患者也有30%~50%左右会复发,还有一些患者在停止血浆置换后,数周内疾病恶化,或受到TPE相关并发症困扰。 卡拉西珠单抗是靶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纳米抗体药物,通过阻断vWF与血小板的结合,从而抑制自发性血小板黏附,预防微血栓形成。相较于传统抗体,纳米抗体具有分子量小、稳定性及亲和力高、能够结合和阻断具有挑战性的靶点等优势。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纳米抗体药物,卡拉西珠单抗独特的创新机制有助于减少iTTP死亡、恶化或重大血栓性事件的发生。 此次的获批是基于II期TITAN研究和III期HERCULES研究,结果表明卡拉西珠单抗可直接、快速抑制微血管血栓形成,缩短血小板计数反应时间,通过降低iTTP恶化的风险以降低重大血栓性事件等相关并发症发作,减少疾病相关死亡,以及预防iTTP复发。卡拉西珠单抗显著降低了导致微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性血小板黏附以及iTTP导致的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降低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疗法无效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此外,卡拉西珠单抗可通过实现更快速的疾病控制,减少患者PE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极大降低治疗成本。 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称,得益于国家对临床急需罕见病治疗药物优先审评的支持,可倍力在中国驶入审评“快车道”,从递交申请到获批仅用6个月。 转载自罕见病信息网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MTg4MzQ1MA==&mid=2247600163&idx=1&sn=51779d743295fc07eedd3de940c81825&chksm=fa0ac844a68bebf8cead469a00e4b26b231d6d8fac2a933b1c1550078b90bbd1ac10735e6a9e&scene=126&sessionid=1762463319#rd
相关报告
  • 《罕见病重磅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5-11-25
    • 11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Pfizer Inc.申报的马塔西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友瑞宁)上市,适用于患有以下疾病且体重 ≥ 35 kg的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的常规预防治疗,以防止出血或降低出血发作的频率:不存在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的重型A型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VIII缺乏,FVIII<1%)或不存在凝血因子IX抑制物的重型B型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IX缺乏,FIX<1%)。该品种的上市为相关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常因反复出血导致关节损伤,甚至致残。马塔西单抗是全球首款只需每周一次固定剂量皮下注射的非因子创新药物,已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获批。据辉瑞介绍,该药是基于“靶向TFPI的凝血再平衡”的创新机制研发,同时适用于重型A型血友病和重型B型患者。 传统因子治疗需要静脉注射,该药物是固定剂量皮下注射给药,且只需要每周一次。此外,它可以同时适用于重型A型血友病和重型B型患者。此前,该药物也以不同适应症形式在欧盟和美国获批,以减少患者出血发作。 马塔西单抗的批准基于一项全球性多中心、开放标签关键III期BASIS研究,该研究评估了该药物在成人和12岁及以上患有严重血友病A或B且无抑制剂的青少年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疗效主要衡量标准是患者的年化出血率(ABR)。 BASIS研究纳入116例无抑制物的重度血友病患者,患者在为期12个月的主动治疗期(ATP)中接受马塔西单抗治疗,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作为常规护理的一部分接受FVIII或FIX的静脉给药方案。结果显示,马塔西单抗在12个月的ATP期间将ABR显著降低了35%。 马塔西单抗的安全性特征与I/II期结果一致,治疗总体耐受性良好,研究中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反应、头痛、瘙痒和高血压。 该药物是全球首个B型血友病每周一次的皮下注射药物。国家药监局指出,该品种的上市为相关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转载自罕见病信息网
  • 《华润三九,斩获一款重磅罕见病新药》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5-11-26
    • 11月10日,华润三九对外宣布,与琅钰集团、Bioprojet三方签订协议,正式获得琅钰集团所持有的创新药“铧可思®(替洛利生片)”在中国内地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占权利。新闻稿指出,铧可思®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创新药,也是针对该疾病的首个且当前唯一的非精神管控类药物。 目前,铧可思®已获得针对 “四联症”中日间过度嗜睡、猝倒、睡眠幻觉及睡眠瘫痪的I级推荐(最高推荐级别)与A级证据(最高证据级别),并在全球范围内被美国、欧洲等国家指南推荐。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NT)是一种罕见的睡眠觉醒维持困难的慢性神经系统罕见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难以克制的日间过度思睡(EDS)、猝倒和其他快速眼动(REM)睡眠现象(如睡眠瘫痪和临睡幻觉)。猝倒指突然发生的肌肉无力,常与大笑、开玩笑或愤怒等情绪触发有关,也是诊断本病的关键临床特征。 按照2023年最新国际睡眠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修订版(ICSD-3-TR),发作性睡病是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的主要类型,分两种类型:发作性睡病1型(NT1)也称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是由于下丘脑外侧区食欲素能神经元的大量丢失所引起的该神经元产生食欲素(Hypocretin , Hcrt/orexin)明显减少,临床症状特征表现白天过度思睡伴有猝倒发作;发作性睡病2型(NT2)也有相同的日间过度思睡症状,但不伴有猝倒,脑脊液检测没有食欲素水平下降。 在发作性睡病治疗领域,其他药企也在积极布局。武田制药同的口服OX2R激动剂TAK - 360针对不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NT2),今年9月国内刚获批临床,目前正处于临床招募中;另一款同机制OX2R激动剂TAK - 861的III期临床已成功,武田制药已计划提交上市申请;强生口服OX2R激动剂JNJ-54175446处于II期;今年10月份,Alkermes宣布以21亿美元收购Avadel,核心目标也是核Avadel旗下已上市的嗜睡症治疗药物LUMRYZ?。 目前,该产品已纳入国内医保、完成全国各省挂网工作并进入多个 EDS 相关指南,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和便捷的治疗新选择,填补了国内发作性睡病临床用药的空白。同时,铧可思®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适应症已在欧洲获批,与华润三九在呼吸领域的战略布局相契合。 转载自罕见病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