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审定云南省第一个水产新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8-01
  •         5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发培育的新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正式获得中国农业农村部的官方认定,在水产种业发展论坛上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1904),俗称金线鱼,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是仅分布于滇池流域的国家II级保护动物,因其肉质鲜美而被列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由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等原因,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湖体消失。昆明动物所杨君兴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滇池金线鲃的保育、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自2007年突破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以来,现已具备年产千万滇池金线鲃鱼苗的能力,并实现了滇池金线鲃的人工增殖放流,2009年至今,已累计向滇池流域投放滇池金线鲃鱼苗800余万尾。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是以2004年采自滇池入湖河流盘龙江上游牧羊河的野生滇池金线鲃为基础群体,以生长快速和肌间刺弱化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历时13年,经连续4代,选育出的生长性状优良、肌间刺弱化、抗病力强的滇池金线鲃优良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滇池金线鲃相比,24月龄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体长平均提高20.5%,体重平均提高37.0%,肌间刺弱化78.5%。适宜在人工可控的10-25℃淡水小水体中养殖。

      云南记录有淡水鱼类13目43科199属629种及亚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的39.9%,其中土著种594种,云南特有种多达255种,均居全国首位。然而,1996-2016年,农业部审定了182个水产新品种,其中鱼类99个,但云南并没有水产新品种,云南丰富的鱼类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是云南省第一个水产新品种,实现了云南省水产新品种零的突破,这亦是鲤科鲃亚科第一个新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的审定通过标志着滇池金线鲃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这一探索的成功,同时,证明了发展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云南土著鱼类渔业产业的可行性。

相关报告
  • 《【中国新闻网】云南濒危土著鱼滇池金线鲃实现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的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8-01
    •         记者6月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下称“昆明动物所”)获悉,该所联合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发培育的新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正式获得官方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认证。据悉,这也是经中国农业农村部审定的云南省首个水产新品种。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是仅分布于滇池流域的国家II级保护动物,因其肉质鲜美而被列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由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等原因,滇池金线鲃一度在滇池湖体消失。昆明动物所杨君兴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滇池金线鲃的保育、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昆明动物所研究员杨君兴介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是以2004年采自滇池入湖河流盘龙江上游牧羊河的野生滇池金线鲃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历时13年选育而出。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滇池金线鲃相比,24月龄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体长平均提高20.5%,体重平均提高37.0%,肌间刺弱化78.5%。适宜在人工可控的10-25℃淡水小水体中养殖。   自2007年突破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以来,课题组现已具备年产千万滇池金线鲃鱼苗的能力,并实现了滇池金线鲃的人工增殖放流。2009年至今,已累计向滇池流域投放滇池金线鲃鱼苗800余万尾。   杨君兴表示,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的审定通过,标志着滇池金线鲃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这一探索的成功。同时,也证明了发展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云南土著鱼类渔业产业的可行性。   云南记录有淡水鱼类13目43科199属629种及亚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的39.9%。其中土著种594种,云南特有种多达255种,均居全国首位。然而,1996-2016年,农业部审定了182个水产新品种,云南却没有。长期以来,云南丰富的鱼类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 《加拿大农业食品部发布马铃薯新品种满足大众多元需求》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田儒雅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科学家波努瓦·比齐蒙古(Benoît Bizimungu)和他位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New Brunswick)弗雷德里顿马铃薯研究中心(Potato Research Centre)的研究团队,联合艾伯塔省的莱斯布里奇研究中心(Lethbridge Research Centre),共同研发了一种低血糖指数马铃薯。低血糖指数食物消化较慢,不会引起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大幅上升,有助于长期减肥,并改善糖尿病。这一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及其他有低血糖指数饮食需求的人增加了新的饮食选择 。 “2013年,我们发布的第一代产品成功完成了两年的产业评价。今年,位于艾伯塔省埃德蒙顿的帕克兰马铃薯种子有限公司(Parkland Seed Potatoes Ltd.)获得许可,取得了加拿大农业食品部(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AAFC)低血糖指数马铃薯的独家测试权。”首席育种专家波努瓦·比齐蒙古介绍道。 弗雷德里顿马铃薯研究中心的波努瓦·比齐蒙古、阿格尼斯·墨菲(Agnes Murphy)、海伦·塔伊(Helen Tai)和大卫·德·可伊(David De Koeyer)等科学家也在研究其他专门用途的马铃薯,比如具有高抗氧化成分和有色肉质的马铃薯品种,以及工业用的高淀粉含量马铃薯。 这些马铃薯新品种通过传统方法培育,并利用了当地和南美洲外来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自然遗传多样性特征。新技术也有助于加快开发进程。挑选并确定具有满足行业需求潜力的马铃薯需要六年时间,之后才可以通过加拿大农业食品部的新品种发布计划(Accelerated Release Program)实现与马铃薯产业的共享。在每年超过100,000个候选品种中,只有极少数品质优异的明星品种才可以入选。加拿大农业食品部育种计划研发出的顶尖品种中的10到15个品种,将会在一个特定的马铃薯发布展会上发布,该展会每年在全国不同地区同时举行。如果相关从业者看到感兴趣的展品,只需支付少量的手续费,即可亲自测评其作为潜在商品的本地适应性和市场潜力 。 波努瓦·比齐蒙古博士称,“研发新品种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而且需要考虑包括产业和消费者等多种因素。马铃薯产业正在寻求既可以抵御干旱和疾病,并且产量高、外形好,同时具有特定市场针对性的品种。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渴望有品种丰富且更具营养价值的马铃薯以供选择。” 通过传统技艺和新技术的结合使用,科学家可以研发出既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又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增进人体健康的马铃薯。将新的马铃薯品种投入市场,能够为农民创造新机会,帮助他们保持竞争力。加拿大农业食品部的新品种发布计划自1998年启动以来,已发布了近200个新品种。每当研发出新产品,老品种就会被新的优良品种取代,以确保加拿大马铃薯种植者始终可以从市场中获得最好的马铃薯。 (编译 田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