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业投资增速下降趋势逆转》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27
  •   “2017年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2%,比2016年明显反弹,逆转了2011年以来的下降趋势。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化纤产量将保持3.3%的年均增长速度。”在6月22日于河南平顶山举行的2018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公布了这组数字。

      据会议资料,2017年世界主要纤维产量为9371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化学纤维产量6694万吨,增加4%。2017年我国化纤产量4920万吨,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73.5%,其中90%以上是石油基合成纤维。而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纤维加工量将达到2.53亿吨。据此测算,后期全球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速为2.89%。

      端小平表示,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内化纤行业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具体来看,主要是国际油价攀升,成本驱动化纤价格上涨,同时由于需求良好,价格传导顺畅,化纤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好转。此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化纤行业加快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在规模总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优势企业和先进产能、产量得以平稳增长。

      效益的大幅增长,也促进了投资反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纤维新材料成为近几年的投资新宠,特别是涤纶行业和人造纤维行业的投资年均增速分别高达54.49%和27.79%。据统计,2018年1~4月,纺织业投资同比仅增长2.1%,但化纤业投资增长了25%。在肯定投资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端小平也提醒行业,一定要保持理性投资,严防新增产能过度释放,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对于行业发展方向,端小平指出,此次大会以“纤维新视界――智?融科技、创?享未来”为主题,就是为了激发化纤行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智能制造在全行业的加速落地,从而促进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纺织强国、制造强国,这其实就是全行业要持续努力的方向。他还特别指出,军民融合有望成为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的风口,企业要早谋划抢抓机遇。

      论坛发布了2017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名单。排名分化学纤维综合排名和锦纶民用长丝、锦纶工业丝、氨纶、丙纶、维纶等15个细分产品,其中综合排名前十名企业为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国望高科、恒逸集团、恒力化纤、三房巷集团、双兔新材料、荣盛石化、中国石化仪征化纤、金纶高纤。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委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相关专委会及分会承办,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报告
  • 《 气溶胶排放对中国东北地表风速趋势逆转的影响----大气物理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4-12-20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团队基于观测、多套再分析资料,以及CAM5.3和CMIP6模式数据,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SWS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机制。该研究指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与SWS呈显著负相关,气溶胶的年代际变化导致了东北SWS的趋势逆转。这主要是通过气溶胶引起的低层静力稳定度变化引起的,气溶胶的减少导致低层增暖和更强的垂直湍流混合,有利于边界层内对流不稳定的发展,促进湍流动能(TKE)的增长,从而增加局地SWS。这一结果在CAM5.3敏感性试验模拟和DAMIP多种单一强迫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定量分析也表明,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对SWS增加起主导作用。
  • 《国家能源局回应用电量增速下降:换挡大势所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6
    • 2019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较2018年全年的用电量有所回落,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降温的担忧。   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25日回应说,虽然2019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速回落,但仍然是近6年来相对较高的一个增速。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用电量增长4.1%,2015年增1.0%,2016年增4.9%,2017年增6.6%,2018年增8.5%。   李福龙指出,用电量是经济的“晴雨表”。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的比重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44.2%上升至2018年52.2%。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在电力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用电结构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合计为31%,比2018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为68%,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   李福龙透露,从贡献率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合计上拉用电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6.5%,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从新旧动能的转变看,上半年,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如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增速均超过或接近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增长超过13%,带动新兴产业用电增长4.9%,高于制造业用电增速1.5个百分点。   李福龙强调,从国际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比重提升的过程通常伴随着用电增速下降,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用电量从前些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换挡”至当前的中速增长阶段是必然趋势。   不过他也表示,受部分领域集中实施电能替代、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不排除个别年份用电增速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