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团队基于观测、多套再分析资料,以及CAM5.3和CMIP6模式数据,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SWS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机制。该研究指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与SWS呈显著负相关,气溶胶的年代际变化导致了东北SWS的趋势逆转。这主要是通过气溶胶引起的低层静力稳定度变化引起的,气溶胶的减少导致低层增暖和更强的垂直湍流混合,有利于边界层内对流不稳定的发展,促进湍流动能(TKE)的增长,从而增加局地SWS。这一结果在CAM5.3敏感性试验模拟和DAMIP多种单一强迫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定量分析也表明,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对SWS增加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