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溶胶排放对中国东北地表风速趋势逆转的影响----大气物理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4-12-20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团队基于观测、多套再分析资料,以及CAM5.3和CMIP6模式数据,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SWS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机制。该研究指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与SWS呈显著负相关,气溶胶的年代际变化导致了东北SWS的趋势逆转。这主要是通过气溶胶引起的低层静力稳定度变化引起的,气溶胶的减少导致低层增暖和更强的垂直湍流混合,有利于边界层内对流不稳定的发展,促进湍流动能(TKE)的增长,从而增加局地SWS。这一结果在CAM5.3敏感性试验模拟和DAMIP多种单一强迫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定量分析也表明,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对SWS增加起主导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iap.cas.cn/gb/xwdt/kyjz/202412/t20241220_7505230.html
相关报告
  • 《ESR: 气溶胶辐射特性时空变化和环境效应回顾和展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2-05
    • 来自中国和法国、美国等国的学者在地学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题为“Aerosol optical and radiative properti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China: A review”的综述文章。这篇文章回顾了中国在大气气溶胶光学和辐射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气溶胶遥感网的发展和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对气溶胶多时空尺度演变规律和垂直结构的研究,以及对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变化对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影响机制的新进展。
  • 《东北地理所等在中国植被变绿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中获进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20-12-07
    •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呈现出显著的植被绿化现象,但是当前基于粗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式的研究表明,植被变绿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基于2001-2017年时间序列的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等遥感观测数据构建植被绿化情景,采用陆-气耦合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WRF+SSiB3),模拟和分析中国植被绿化对区域夏季气温、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从地表辐射能量平衡和水循环两个方面探索其中的生物地球物理机制。 综合数值模拟与气温观测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夏季气温对植被绿化的响应不同,植被绿化显著降低中国北方的近地表气温,可削弱全球变暖的趋势,然而,植被绿化对中国南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不显著。同时,该研究分析中国植被绿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显示,植被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格局,特别是中国“北旱南涝”的不均衡分布。植被绿化能够增加中国北方夏季的降雨,这与近十几年观测到的北方夏季风降水有所增加基本一致,而在长江以南地区,植被绿化导致降水有所减少。部分研究表明,植被绿化会加强植被蒸散并引发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区域干旱等问题;该研究发现,由于降水的补偿作用,中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变化不显著,但在部分半干旱地区(如黄土高原南部和呼伦贝尔西部地区)降水变化量小于蒸发变化量,土壤湿度显著减少,在未来的生态恢复和土地管理决策中需要关注。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Vegetation greening in China and its effect on summer regional climate为题,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于灵雪为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薛永康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