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回应用电量增速下降:换挡大势所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6
  • 2019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较2018年全年的用电量有所回落,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降温的担忧。

      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25日回应说,虽然2019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速回落,但仍然是近6年来相对较高的一个增速。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用电量增长4.1%,2015年增1.0%,2016年增4.9%,2017年增6.6%,2018年增8.5%。

      李福龙指出,用电量是经济的“晴雨表”。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的比重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44.2%上升至2018年52.2%。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在电力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用电结构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合计为31%,比2018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为68%,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

      李福龙透露,从贡献率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合计上拉用电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6.5%,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从新旧动能的转变看,上半年,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如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增速均超过或接近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增长超过13%,带动新兴产业用电增长4.9%,高于制造业用电增速1.5个百分点。

      李福龙强调,从国际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比重提升的过程通常伴随着用电增速下降,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用电量从前些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换挡”至当前的中速增长阶段是必然趋势。

      不过他也表示,受部分领域集中实施电能替代、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不排除个别年份用电增速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相关报告
  • 《国家能源局: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1%》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5
    • 记者昨天从国家能源局官网了解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 分产业来看,2020年,第一产业用电量859亿千瓦时,同比增10.2%;第二产业用电量51215亿千瓦时,同比增2.5%;第三产业用电量12087亿千瓦时,同比增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949亿千瓦时,同比增6.9%。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87万千瓦,其中水电1323万千瓦、风电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 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两年下降后,去年迎来了大爆发,全年新增装机量高达48.4GW(1GW为1000兆瓦),同比增长60%,是历年来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第二高的一年,仅次于2017年。此前,国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数据为18.7GW,而第四季度装机量高达29.5GW,比前三季度总和还要高出10.8GW,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0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1012.26万千瓦。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爆发,以集中式光伏为主,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随着光伏进入平价时代且取消了补贴,未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占比会越来越高,“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理念也将会深入人心。有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70GW。从2020年的成绩来看,伴随着我国各大光伏企业进一步扩产,产能优势将可实现成本降低,让光伏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同时反哺企业研发,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光伏产业链上的优势。  
  • 《国家能源局:全国能源生产消费逐步回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0
    • 2020年7月17日,国家能源局举办三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能源生产消费有关情况,介绍国家能源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工作成效。 国家能源局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全国能源生产消费逐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能源发展改革工作,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有力作用。 一、全国能源生产消费逐步回升 从消费侧看,进入二季度,能源消费量明显回升,电力和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成品油消费逐步回暖。用电量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6.5%,从4月份起,用电量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速逐月提高,由4月份的0.7%回升到5月份的4.6%、6月份的6.1%,上半年累计用电量同比下降1.3%,比一季度降幅收窄5.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二产用电自二季度开始明显回暖,4月份、5月份、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1.3%、2.9%、4.3%,比一季度增速分别提高10.2、11.7、13.2个百分点,对当月用电增长的贡献分别达到135%、45%、51%,成为拉动电力消费增长的主力;三产用电受疫情冲击较大,但5月份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增速3.6%,6月份用电增速进一步提高到7%;一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今年以来持续稳步增长,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8.2%和6.6%。用气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天然气消费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一季度同比小幅下降,之后稳步回升,二季度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提高约4.5个百分点。成品油消费趋势逐步向好,一季度同比下降18.7%左右,4月份以来,工业开工率提高、居民出行增多带动汽油、柴油等成品油需求,二季度成品油消费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提高约6个百分点。 从生产侧看,国家能源局组建工作专班,加大协调力度,积极组织煤电油气企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供应,有力保障重点地区、重点场所能源需求,确保能源供需衔接有序。煤炭产量稳步增长,进入二季度,煤炭生产延续3月下旬以来良好态势,日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上半年,煤炭产量18.1亿吨,同比小幅增长0.6%。油气产量持续增长,上半年,原油产量9715万吨,同比增长1.7%;天然气产量9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发电和电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生活用电安全稳定供应。上半年,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5.3%,清洁能源消纳持续好转,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6.1%、97.9%,同比上升0.8、0.3个百分点。 二、电力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1.积极推进重大输电通道工程规划建设。国家能源局协调电网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重点推进蒙西至晋中、张北至雄安、驻马店至南阳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柔性直流工程,青海至河南、雅中至江西、陕北至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云贵互联通道工程等重大电网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张北柔性直流工程、云贵互联通道工程已建成投产,其余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上述项目总投资约1042亿元,今年拟安排投资约284亿元。与此同时,积极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合作协议签订工作,并于今年上半年组织签订了酒泉至湖南、陕北至湖北输电通道中长期合作协议,稳定各方预期,确保输电通道长期稳定高效送电。 2.积极完善各省(区、市)主网架规划建设。根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2020年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调整工作,预计年内可实现新开工主网架项目124项,总投资约746亿元。其中,今年4月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2020年电网主网架规划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新增开工对主网架影响较大的项目81项,投资约679亿元;由各省(区、市)统筹安排的对主网架影响较小的项目43项,投资约67亿元。 3.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积极支持充电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充电服务平台整合发展;鼓励开展V2G等新技术应用,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充电智能化水平;加快解决居民小区有序充电、老旧小区充电设施建设难、充电设施安全隐患等热点问题,切实提升充电保障能力。 三、油气勘探开发态势良好 1.稳步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确保中俄东线中段工程2020年11月底前建成投产。加快推进2020年度天然气领域管道、储气库和LNG接收站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年安排16.9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储气能力建设,督促相关地方加快推进2018年和2019年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储运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 2.确保上下游建设投资平稳。石油企业积极克服疫情、超低油价的双重影响,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生产建设投资,持续强化上游投资力度,确保国内油气增储上产。 四、煤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拉动作用,督促各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要求,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组织相关企业加快煤矿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动在建和新开工大型煤矿项目建设。组织重点地区建立工作联系机制,汇总建设煤矿复工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协调煤矿复工存在的问题,目前复工复产率达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