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 中科宇图成功举办“环境监测与预警研讨会”》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发布时间:2017-10-27
  • 以“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科学与技术年会在厦门市杏林湾大酒店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中国科学院院士倪晋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中科宇图作为中国领先的地理信息与环保科技服务商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共同主办“环境监测与预警”专题研讨会。期间,中科宇图的环保项目还荣获了“2017年度环保科学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在本届年会的展会中,中科宇图围绕“大数据”与“大环保”两大产业生态圈,重点展示了环保无人机监测、精准治霾、系统治水、生态环境大数据、环境遥感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创新型产品体系及综合解决方案,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中科宇图本次展示了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与空气质量数据监测屏,二者共同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精准的网格化实时监控。微型监测站布设的多个点位会按照大气污染源的重点分布进行精细分配,可实时反映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按照污染物浓度的不同,这些点位的数据会在数据监测屏幕上以不同的颜色呈现出来,为政府部门精准执法、合理化控霾提供决策依据。

      围绕本次年会主题,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协办的“环境监测与预警”分会场于20日下午、21日上午顺利举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刘廷良副站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科技处处长付强主持本次专题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陈传忠主任、中科宇图副总裁侯立涛、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伟伟等与会嘉宾分别就“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与创新”、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发展状况”、“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思考”、“大数据背景下的环境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讨”、“多源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等议题作了主题报告。

      刘文清院士表示,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美的中国提供环境技术和基础。

      刘锐院长表示,对控制雾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是首要任务。但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大数据为环境监测应用和实施过程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中科宇图在大数据在环境监测领域做了一些工作,相信更多的大数据分析,建设项目我们还会继续开展。

      侯总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环境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的报告中表示,中科宇图在16年的发展期间一直致力于大数据、大环保的企业,因此在相关技术方面优势明显。未来,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将聚焦三个领域,一个是环保云的建设方面,二是大数据应用,三是环境大数据产业。相信通过我们的工作,会使大数据与大环保的产业方面得以有效提升。

      顾伟伟副院长在主题为“多元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从三个方面对于多元遥感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第一方面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知识,第二方面中科宇图在多源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第三个方面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中科宇图16年来坚持“集信息技术改善环境,用空间信息改变生活”的使命,依托大数据理念与技术,围绕大气、水、土壤、生态等资源环境业务,积极构建大环保生态圈,实现对资源环境领域的智能综合分析、评价、监测与预警,有力地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环保事业的进步。

相关报告
  • 《黄润秋在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上提出 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强化绿色发展》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7-11-10
    •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蔚厦门报道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科学与技术年会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参加了会议并讲话。黄润秋强调,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强化绿色发展。   黄润秋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顺应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   黄润秋强调,环保科技创新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解决污染治理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形成的环保产业,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动能。下一步,环境科技创新不仅要适应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也要顺应世界趋势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不仅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还要服务于管理决策,支撑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促进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强化基础和应用研究。按照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要求,重点解决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为科学决策和精细治理攻关提供科学指导。二是抓好重点环保科研项目,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示范。推进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和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抓好标志性成果产出。三是服务环境管理决策,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立国家环境基准体系,围绕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好科技支撑。四是多措并举,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打通创新链条,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政策、技术和市场。   据介绍,本届年会主题为“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组织开展了近30场环境学术交流、科技论坛以及“2017年度环保科学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权威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成果展”等多项技术推介活动。年会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如突出科学家在学术交流中的主体地位,由科学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设置选题,自发组织同行进行学术研讨;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开设青年科学家交流专场,给年轻学者提供更多展示机会;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成果发布、洽谈对接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等。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   在会议期间,黄润秋还出席了厦门市绿色物流城市启动仪式,以及环境管理创新与绿色发展分论坛等活动。
  • 《滨海新区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8
    • 过去的一年,滨海新区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牢牢把握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奋力攻坚,推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2017年,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经济发展在调速换挡中实现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比重提高,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奶牛存栏1.4万头,建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肉羊基因资源库。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要素加速聚集,军事科学创新研究院、华为云产业研究院、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签约落地,新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0家、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孵化器累计达15家,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前沿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全球精度最高的步态识别系统、世界首款虹膜识别智能手机、国内安全等级最高的麒麟操作系统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政府主导成立6家天使、创投基金,规模达56亿元,有力助推了科技创新发展。承办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会聚全球智能科技精英,抢抓产业变革新机遇,为新区领跑智能时代赢得先机。   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大项目好项目梯次推进,力神动力电池、科大讯飞、万达广场等201个项目投产运营,三星视界、一汽富维等241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市场主体5万家,总部企业达169家,亿元楼宇16座。新增科技企业4322家、小巨人企业198家、高新技术企业427家,累计分别达30096家、1527家、194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34家,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去年全年,新区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全方位开放,先行先试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   功能区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新区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做到敢先行、真先行,实现了开发区和中心商务区、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整合,完成了开发区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职能的分离,进一步推动了功能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突出了功能区经济主业,激发了发展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累计清退空壳低效国企254家,盘活空置楼宇137万平方米;降低医保缴存比例,实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浮动制度,企业成本进一步下降。   “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落实注册登记便利化新举措,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实现全程网上登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机制。电子市民中心上线运行,成为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平台。   国有企业改革稳步实施。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混改工作,海泰控股集团成为全市第2家获批混改企业,金元宝集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召开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会议,制定新的扶持政策,树牢“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弘扬企业家精神,成立企业家俱乐部,搭建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为激发企业家创造力奠定基础。落实“双万双服”帮扶举措,拓展政企互通平台对接功能,扩大帮扶覆盖面。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民企投资贸易洽谈会。新增民营市场主体4.8万户,累计达18.3万户。新增上市企业19家,累计达130家。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签约项目1260个,协议投资额6720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8家,内资到位项目1932个。自贸试验区168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平行进口汽车突破10万辆,占全国的70%以上。商业保理、航运金融、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茁壮成长,网易考拉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签约落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506万标准箱,增长3.7%;机场旅客吞吐量2090万人次,增长24%;货邮吞吐量26.8万吨,增长13.2%。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新设境外机构38家,境外投资达28亿美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印尼聚龙产业合作区共赢发展迈出新步伐。出台引智引才35条新政,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初步形成高端人才聚集的虹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