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亚单位疫苗用于控制结核病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基于此,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一种与IFN-γ+IL-2+CD4+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相关的新型多级亚单位疫苗对结核感染的保护作用,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3月30日发表在PLoS One上。
该项研究首先基于结核杆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从活动性结核患者、潜伏性结核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中获取42份全血标本,并利用其中的T细胞识别出5个参与结核发病机制的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Rv1813、Rv2660c、Ag85B、Rv2623和HspX;其次利用这些抗原合成了多级多聚蛋白A1D4作为一种潜在有效的新型亚单位疫苗;再次,研究人员利用佐剂MTO[单磷酸脂质A、6,6-二十二酸酯海藻糖(TDB)以及MF59的组分]对A1D4进行了乳化,并比较了经过乳化的A1D4与卡介苗在C57BL/6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结果显示:根据A1D4特异性Th1型免疫反应来判断,可知A1D4与佐剂MTO联用对结核感染的保护作用要明显优于单用佐剂MTO。然而,依据小鼠肺和脾中的细菌载量以及肺组织中的病理变化来判断,发现A1D4的效力要弱于卡介苗;抗原特异性IL-2分泌细胞及其与分泌IL-2的CD4+T细胞进行不同程度的联用是有益的,且与卡介苗诱导的结核保护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抗原特异性IFN-γ+IL-2+CD4+T细胞是惟一一种由A1D4/MTO诱导的显著有效的生物标志物;A1D4/MTO免疫能够产生最大数量的抗原特异性IFN-γ+和IFN-γ+TNF-α+CD4+T细胞,可能与体内的抗原载量有关。此外,A1D4/MTO免疫通过模拟潜伏结核感染或可治愈结核患者的免疫模式,还可以产生最大数量的IFN-γ+CD8+T细胞。
综上所述,该研究基于多级抗原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核疫苗,并利用潜伏结核感染动物模型对悬浮于MTO佐剂中的亚单位抗原A1D4进行了临床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A1D4可能会提高卡介苗的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