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铂族贵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供需趋势分析》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9-02
  • 铂族元素(PGEs)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稀贵金属资源。目前,在信息技术、汽车和航空工业等新兴产业中的需求日益增长,PGEs矿产资源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双重特性,已被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列为关键矿产目录。当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对外依存度高达98%。本文从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产出环境、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出发,结合近10年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消费,分析中国PGEs产业链的消费形势及国内外PGEs矿产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①全球PGEs资源储量稀缺,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俄罗斯和北美等国家或地区;全球PGEs供应量主要被欧美、南非和俄罗斯等矿业寡头控制;②全球PGEs矿床成因类型多样,但以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内的岩浆型PGEs矿床为主;③近3年,全球和中国PGEs勘查工作进入低谷期,新发现资源较少,未来10年全球供应量将不会显著增长;④未来10年中国PGEs需求量将高达160~185吨,年均增长率约为2.67%。研究认为,建立战略储备、稳定全球供应和加强循环利用势在必行。研究成果对指导铂族元素(PGEs)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1NDY0NA==&mid=2247568880&idx=2&sn=f2d557d5d5c2ca285b25e4d6237ec285&scene=0
相关报告
  • 《亚洲印度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5-20
    • 印度次大陆作为地球地质演化的活化石,其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记录了十亿年的板块运动历史。从德干高原的火山岩层到喜马拉雅的造山褶皱,从恒河平原的冲积沃土到东部沿海的矿产富集带,这片土地展示了多样且关联性强的地质特征与矿产资源分布。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前寒武纪基底构造(40亿年前-5.4亿年前)、冈瓦纳聚合期(5.4亿年前-2亿年前)、裂解漂移阶段(2亿年前-5000万年前)和新生代构造重组(5000万年前至今)。这些阶段分别形成了印度次大陆的基础克拉通、锰矿带、火山岩省和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印度次大陆分为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恒河-印度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三大地貌单元,各单元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与矿产分异。例如,喜马拉雅带的铬铁矿、蓝宝石和克什米尔铅锌矿床;恒河平原的砂金矿、岩盐和油气藏;德干高原的条带状铁建造、玄武岩风化壳型铝土矿和金刚石原生矿。 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包括:能源矿产集中在二叠纪冈瓦纳盆地,黑色金属矿产以前寒武纪基底与火山活动耦合为主,有色金属矿产以岩浆-热液与表生富集叠加为特色,贵金属与宝石则多为构造-岩浆-表生多期成矿,战略矿产由独特地质事件控制,非金属矿产则主要由沉积与表生作用主导。总体而言,印度次大陆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不仅形塑了其地貌特征,还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中蒙俄东段地区地质背景及优势金属矿产成矿时空分布规律》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8-01
    • 该研究旨在探讨中蒙俄东段地区的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提升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和找矿勘查效率。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资料,对成矿地质特征、资源禀赋、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已探明或发现超大型矿床10处、大型矿床33处、中型矿床55处、小型矿床(及矿点)众多。根据构造体系,这些矿床可划分为前寒武纪、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及其与古太平洋叠加的四种类型。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最重要矿产包括:太古宙Fe矿床(西阿尔丹—苏塔姆地区),古元古代Cu–Fe–Ti矿床和新元古代Pb–Zn矿床(乌多坎—戴奥斯莱格里尔和贝加尔—木雅构造带),寒武纪—志留纪Fe–Zn–Ti矿床(叶尼塞—后贝加尔边构造带),石炭纪Au矿床(贝加尔—帕托姆构造带),三叠纪Cu–Mo矿床(奥洪—色楞格地区)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Fe矿床(安加拉河—伊利姆地区),以及中侏罗世—白垩纪Au–Pb–Zn–W–Mo矿床(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及其周边)。总结指出,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成矿作用复杂,矿床时空规律明显。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和资源开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