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鄱阳湖区夏季水鸟调查启动》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24
  • 5月17日,记者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根据三峡重点站监测方案的要求,我省在5、6月中旬分别开展鄱阳湖区夏季水鸟(河麂)调查。通过调查,掌握鄱阳湖区夏季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情况,了解梅西湖吉山地区繁殖鸟的种类、巢址、窝卵数。另外,结合本次水鸟调查,同时开展吉山地区河麂调查。

    本次调查区域与2017年度相同,对整个鄱阳湖区及周边区域进行调查。共分鄱阳湖保护区、共青城市、德安县、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瑞昌市、湖口县、彭泽县、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进贤县、南昌市郊、南昌县、新建区、南矶湿地保护区18个区域。

    调查监测成果将成为相关高校和国内外诸多专家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支撑。 (记者刘芝毅)

相关报告
  • 《鄱阳湖生态保护在行动》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2-01
    • 1月22日,江西省都昌县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万名志愿者鄱阳湖生态保护行动,通过进湖区、进乡村、进市场、进校园开展清网、清猎、清杂和清污活动,以实际行动保护江豚、候鸟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倡议民众高度重视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图为志愿者在江西鄱阳湖都昌水域清理废弃的渔网。 傅建斌摄(人民视觉)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31日 20 版) 2018年01月31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3条迁徙路线只剩1条 全球95%白鹤在鄱阳湖区越冬》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2-01
    • 新华社南昌1月26日电(记者陈毓珊、程迪)最近一次同步调查显示,在鄱阳湖区越冬的白鹤约有3440只。国际鹤类基金会专家称,全球白鹤总数约为3600只,意味着95%以上白鹤在鄱阳湖区越冬。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党支部书记涂晓斌介绍,1月9日至11日,江西省开展了鄱阳湖区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这是江西连续18年在鄱阳湖区开展水鸟同步调查,白鹤数量呈稳中有升态势。   白鹤原有东、中、西3条迁徙路线。在鄱阳湖区越冬的白鹤属于东部迁徙路线,从西伯利亚东北的繁殖地南飞,途经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北方。   中部和西部迁徙路线都是从西伯利亚西部繁殖地开始,向南穿过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西部迁徙路线沿着里海西海岸,到达伊朗,而中部迁徙路线则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到达印度。   国际鹤类基金会副主席吉姆·哈里斯说,过去20年里,中部和西部种群几乎灭绝,目前发现的白鹤均为东部种群。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记载,世界上15种鹤类中,白鹤数量不是最少的,但却被列为极危物种,濒危等级是最高的。“美洲鹤只有470多只,只被列为濒危物种。”吉姆·哈里斯说,白鹤虽然数量更多,但迁徙路线单一,所以濒危等级最高。   国际鹤类基金会长江项目专员金杰锋分析,中、西两条迁徙路线白鹤几乎灭绝,主要是战乱、盗猎导致其栖息地丧失。反之,东部白鹤种群稳定则是因为栖息地环境良好。   1980年科研人员在鄱阳湖发现91只白鹤,1981年又在永修吴城镇的湖面发现更大白鹤群。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刘观华说,湖区完善了林业部门、村民小组、民间爱鸟人士等组成的护鸟巡查体系。当地爱鸟、护鸟意识深入人心。   入冬以来,位于鄱阳湖畔的南昌五星垦殖场的一片藕田里,时常有白鹤在这里驻足觅食,最高峰约1200只。来自海内外的爱鸟人士发起“留住白鹤”众筹活动,筹集资金约200万元,建起了首个民间白鹤保护小区。   活动发起人之一周海燕介绍,“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建成近500亩藕田觅食区,以及科研、爱鸟教育基地和观光拍摄区等设施,已投放藕种7.5万公斤。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也是亚洲最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平均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水鸟为50多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