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开发出更节能的三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7-19
  • 近期韩国一个科研团队报道已成功在大尺寸晶圆上实现了一种更节能的三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Kyung Rok Kim及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根据三进制逻辑系统而非现有二进制逻辑系统运行的半导体。这一研究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

    该科研团队表示,利用由0、1、2组成的三进制系统,减少了半导体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提高信息处理速度,从而降低能耗。它还有助于进一步减小芯片尺寸。

    例如,利用二进制表示128这个数,需要8“位”数据;利用三进制则只需要5“位”数据。

    电流泄露是进一步减小芯片尺寸的一个主要障碍。在较小的空间内封装更多电路,会使隧道效应更严重,增加泄露的电流,也意味着设备会消耗更多电能。

    Kyung Rok Kim表示,如果这一半导体技术商业化,这不但标志着芯片产业发生根本性转变,也将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生物芯片和机器人等严重依赖半导体的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自2017年9月以来,三星一直通过三星科学和技术基金会资助Kyung Rok Kim的研究。三星科学和技术基金会对有前景的科技项目提供支持。

    三星已经在芯片代工业务部门验证这一技术。

相关报告
  • 《韩国开发出下一代纳米半导体图像传感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9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联合延世大学利用二维二硒化钨纳米单芯片和一维氧化锌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线的混合维空间双层结构,开发了可以感知从紫外线到近红外线光的光电二极管器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低维空间纳米半导体元件在下一代半导体中有广泛应用前景,是研发重点领域。研究组使用的二维元件具有光回应性能强、洞迁移率高的特性,是P型半导体元件。一维氧化锌纳米线是目前最好的一维纳米半导体之一,具有电子迁移率高的特性,有望应用于高性能电子元件N型半导体元件。将一维二维混合后形成了混合维空间双层结构(PN型),研制出光电二极管元件。 研究组表示,该研究成功实现了二维图像,今后有望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图像传感器元件。
  • 《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高耐久柔性突触半导体材料》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12-07
    • 11月30日,科技部网站显示,韩国成均馆大学电子电气工学系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高耐久性柔性突触半导体元件。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观察》上。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便携式智能设备领域应用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柔性电子在机器人工程及智慧保健医疗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据悉,研究组在聚酰胺材料的柔性基板上,将数十纳米厚的非晶体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进行沉积后作为通道,组成非晶体氧化物半导体、离子—凝胶混合结构,研发出可通过电脉冲信号控制的柔性突触半导体元件,该元件在机械、电压力测试后,表现出稳定的静态及动态动作特性。研究团队利用该元件,制作了弹性阻力传感器安装在手上,通过实验验证了可适用于神经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