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开发出下一代纳米半导体图像传感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9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联合延世大学利用二维二硒化钨纳米单芯片和一维氧化锌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线的混合维空间双层结构,开发了可以感知从紫外线到近红外线光的光电二极管器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低维空间纳米半导体元件在下一代半导体中有广泛应用前景,是研发重点领域。研究组使用的二维元件具有光回应性能强、洞迁移率高的特性,是P型半导体元件。一维氧化锌纳米线是目前最好的一维纳米半导体之一,具有电子迁移率高的特性,有望应用于高性能电子元件N型半导体元件。将一维二维混合后形成了混合维空间双层结构(PN型),研制出光电二极管元件。

    研究组表示,该研究成功实现了二维图像,今后有望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图像传感器元件。

相关报告
  • 《韩国SK海力士开发出下一代智能存算一体芯片技术》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李衍
    • 发布时间:2023-03-15
    • 据官网2月16日报道,SK海力士宣布已开发出具备计算功能的下一代内存半导体技术“PIM(processing-in-memory,存算一体)”。 到目前为止,存储半导体负责保存数据,而非存储半导体(如CPU或GPU)负责处理数据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尽管如此,SK海力士依然在新一代智能存储器领域积极摸索创新,进而首次公开公司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成果。 SK海力士将在2月底于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半导体领域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大会 – 2022年ISSCC(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国际固态电路会议)大会上发布PIM芯片技术的开发成果。随着PIM技术的不断发展,SK海力士期待存储半导体在智能手机等ICT产品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甚至在未来成功实现“存储器中心计算(Memory Centric Computing)”。 SK 海力士还开发出了公司首款基于PIM技术的产品 – GDDR6-AiM(Accelerator-in-Memory,内存加速器3)的样本。GDDR6-AiM是将计算功能添加到数据传输速度为16Gbps的GDDR6内存的产品。与传统DRAM相比,将GDDR6-AiM 与 CPU、GPU 相结合的系统可在特定计算环境中将演算速度提高至最高16倍。GDDR6-AiM有望在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大数据计算和存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GDDR6-AiM的工作电压为1.25V,低于GDDR64内存的标准工作电压(1.35V)。不仅如此,PIM的应用还减少了与CPU、GPU的数据传输往来,从而降低了CPU及GPU的能源消耗,借此GDDR6-AiM成功使功耗降低80%。SK海力士相信,借助该产品的低能耗特性,公司得以减少设备的碳排放并改善公司的ESG经营成果。基于具备独立计算功能的PIM技术,SK海力士将通过GDDR6-AiM构建全新的存储器解决方案生态系统。 此外,SK 海力士还计划与最近刚从SK电讯拆分出来的人工智能半导体公司SAPEON Inc.携手合作,推出将GDDR6-AiM和人工智能半导体相结合的技术。
  • 《韩国研究人员研制下一代钨硒2维纳米膜光二极管元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2-09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光电材料研究小组将钨硒2维纳米膜与1维氧化锌纳米线双重结合,研发出能感知从紫外线到近红外线的下一代光二极管元件。该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上刊登。 光二极管元件是影响手机摄像头、数码相机像素的重要部分,在摄像头中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可通过光二极管元件感知光线后转换成电子信号,然后通过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低维纳米半导体材料是未来半导体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此次研究组使用的钨硒2维纳米膜属于硫属元素的一种,是可以在柔软显示屏、传感器、柔软电子元件使用的2维压层结晶纳米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持久耐用、准确性高的特点。而1维氧化锌(ZnO)纳米线,是一款可应用于高性能电子芯片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极佳的电子移动特性。研究组运用化学气象沉积方法将合成的1维氧化锌纳米线与2维纳米膜混合形成(PN)型光二极管元件,将其运用到图像传感器像素中。 研究组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发的新型元件,将进一步推动以纳米半导体像素为基础的下一代图像传感器元件的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