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警告说,在低收入国家,一种常见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一线方法正在受到耐药性出现的影响。
发表在《mBio》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开发治疗这种致命的脑部感染的新药和治疗方案的必要性。
隐球菌脑膜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人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是可用于感染初期治疗的唯一药物,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长期效果不佳。
耐药性被认为在这些不良结果中发挥了作用,但目前缺乏可靠的数据,需要更好地了解氟康唑暴露与耐药性出现之间的关系。
在一项新的中空纤维模型和小鼠的实验研究中,量化了药物暴露与抗真菌杀死和氟康唑耐药性的出现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果在接受氟康唑治疗的坦桑尼亚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研究中被连接到患者。
结果表明,氟康唑耐药是由真菌染色体重复引起的,发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从数学模型中模拟病人的数据表明,在推荐的每天1200毫克的氟康唑治疗中,只有12.8%的病人在两周后完全摆脱了真菌。此外,83.4%的人有持续的耐氟康唑亚群。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氟康唑的剂量必须大幅增加,超出目前的推荐剂量。
疗法和传染病教授威廉•希望利物浦大学说:“这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结合了信息从实验模型的隐球菌脑膜炎接受氟康唑作为单药治疗的病人的数据,在非洲大部分仍然是常态,尽管不符合当前的治疗建议。
“我们已经证明耐药性的出现与药物暴露有关,并与临床相关的单一治疗方案的使用有关。因此,非洲许多患者唯一可用的药物是在患者服用氟康唑时真菌产生耐药性的能力。
“我们的发现强调了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药物和组合,以减少全球隐球菌脑膜炎的死亡人数。”
抗菌素耐药性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威胁,全球都在推动开发新药。在霍普教授的领导下,利物浦大学的抗菌药效学中心为PK/PD研究提供了最先进的研究设施,并提供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支持,以确保以精简的方式开发新药。
这项研究的合作者包括圣乔治大学、伦敦大学、杜克大学医学院(美国)和坦桑尼亚国家医学研究所以及生物技术公司F2G有限公司。
资金支持由医学研究委员会、国际发展部和维康基金会提供。
——文章发布于2019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