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治疗》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8-31
  • 2015年5月8日,Science第348卷第6235期刊登了一篇有关结核病治疗的新闻,主要内容如下:

    完整的结核病疗程通常为6个月。虽然其治疗成功率较高,但许多患者没能完成整个疗程。此外,通过开发药物来缩短结核病治疗时间的尝试也尚未成功。有学者指出,近来成像技术的发展能够在结核候选药物疗效评估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能够以毫米级的分辨率来对肺进行显像,进而可监测出治疗前后特定肺区域的变化。此外,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和其它一些成像技术还能够通过有针对性地量化治疗结果来改善与结核病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的质量。

相关报告
  • 《结核病治疗后的细菌因素与复发》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9-01-22
    • Colangeli等人在8月30日报道: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越高,治疗失败和结核病复发的风险就越高。研究人员认为临界浓度可能不适合所有患者,标准剂量也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活性(以浓度-时间曲线下的血清游离药物面积[fAUC]与MIC的比率表示)。难以进入感染部位,血浆浓度可作为实际替代品。抗结核药物中fAUC与MIC的比例变化很大。具有较高MIC的分离物和具有较低血浆浓度的患者表明需要较高的药物剂量。 作为猜测的替代方案,治疗药物监测可能有助于指导药物剂量。在一项研究中,Alkabab等人研究发现,治疗药物监测减少了糖尿病和肺结核患者的培养转化时间。在某些情况下,4个月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可行的,药物暴露量更高。我们希望世界卫生组织能够提供关于MIC和治疗药物监测的进一步指导。我们怀疑,治疗药物监测的费用将被更有效和更短的治疗时间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所抵消。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涉及的重要变量有更准确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 《PET/ CT显像对接受恶唑烷酮类抗菌药治疗的罹患结核病的人和猕猴的影响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3-20
    • 随着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增多,研究人员需要采用新型生物标志物来确定某些特殊的TB疗法对于患者是否有效。PET成像一般可用于检测癌症的发生,通过对机体的组织区域进行完全成像来揭示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性情况,或可用于预测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来自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韩国Changwon国际结核病研究中心、南非开普敦大学传染病与分子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联合生物标记物对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TB)效果的预测作用,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12月3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 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人员根据PET/CT扫描结果的变化来监测猕猴接受两种恶唑烷酮类抗生素治疗后的效果,并在对猕猴进行标准治疗(这种标准疗法可以评估TB疗法对个体的作用性)后确定了其肺部残存的结核杆菌含量。随后研究人员让患者服用与猕猴试验相同的抗生素来监测治疗效果,发现PET/CT扫描对病人的监测结果同猕猴基本一致;在第二阶段,研究人员仅对TB患者进行研究,具体为首先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前两个月的PET/CT扫描结果,并与传统的痰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发现PET/CT扫描可以准确预测患者30个月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表示痰培养结果并不可靠,原因是其不能准确预测患者接受恶唑烷酮类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及疾病的进展。而PET/CT扫描技术或可在临床研究中帮助预测TB患者接受恶唑烷酮类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恢复情况,但还需要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这种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