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智造,山东最大!半岛南首台10兆瓦平台海上风机下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16
  • 5月12日,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乳山基地首台10兆瓦级风机下线暨明阳北方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投产仪式在威海乳山市举行。随着明阳乳山制造基地的正式投产及10兆瓦级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机下线,标志着威海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迈出里程碑式的关键一步。

    据悉,明阳乳山制造基地是山东首个落地开工,半岛南首个投产、首个实现产品下线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一期项目规划建设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和新型海上资源立体化开发试验场,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10-16兆瓦级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200台套,将为山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下线的明阳智能MySE10MW平台海上风机,是明阳针对山东、辽宁、江苏等沿海地区,自主研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大兆瓦系列机型之一,已取得权威机构认证。该机组搭载新一代半直驱传动链,匹配同级别最大的242米超大叶轮直径,具有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特性,可有效保障安全运行,提升项目收益。按7.5m/s平均风速预估,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17000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同时可减少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政企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以明阳智能为龙头的风电产业链相关企业,分别与乳山市政府、乳山市经济开发区签约合作。基于明阳智能链主带动作用,产业链上下游聚势而强、蓄势而发,合力推动乳山市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成势。

    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在仪式上表示,明阳把全球领先的技术链优势、产业链优势和山东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协同融合、创新发展,做强产业链、做大产业链、做长产业链、做全产业链,全力推动海洋能源的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和应用场景化,为面向全球、拓展东亚打造样板和树立标杆,培育绿色低碳新经济增长极。

    威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高旭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裕斌;乳山市委书记刘奎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治等领导出席仪式。山东省、威海市和乳山市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电网公司、驻鲁中央企业、行业和客户代表等近200人参加活动。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1536.shtml
相关报告
  • 《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机组吊装完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4
    • 近日,随着德建号施工船将最后一台风机第三只叶片与轮毂在百米高空精准对接,山东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全部吊装完工。这是继11月28日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吊装完工后,山东海上风电项目再次传来的捷报。蔚蓝大海,波涛澎湃,58台风机迎风列阵,即将进入全容量并网发电。 据悉,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海阳市南侧海域,场区中心离岸42公里,水深约31米,是国内目前单桩基础水深最深、单机容量最大的大型海上风电场之一。项目总装机容量30.16万千瓦,建设58台单机容量5.2兆瓦风电机组,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可有效替代标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计划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网发电。 东方风来,半岛潮涌。聚焦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山东坚定不移将海上风电作为经略海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板块,科学布局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研究制定配套推进政策,加快半岛南3号、南4号海上风电两大试点项目建设,力促2021年底前全容量建成投运。 抢抓施工机遇期。针对海上风电“抢装潮”、施工窗口期少、作业环境复杂、高空深水作业风险大等诸多挑战,国家电投山东分公司采用一人一战位、一机一方案、一吊一总结“三个一”施工方式,以“人盯证”“人盯货”“人盯船”三盯措施,加速办证、订货、施工作业,高质高效按期完成各个工程节点。 5月14日,首根风机基础沉桩;6月22日,首台海上风机吊装;9月2日,海上升压站吊装就位;9月11日,陆上集控中心受电一次成功;9月29日,首批风机并网发电;11月17日,58台风机基础沉桩完工;12月5日,全部风机吊装完工……艰辛鏖战200余天,“年内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即将实现。截至目前,项目完成35台风机并网,累计发电量3000多万千瓦时。 勇于创新求突破。项目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以创新提质量,以创新保安全。创新采用4腿导管架型式吊装方案,使全省最大5200吨“钢铁心脏”——海上升压站,仅用24小时便完成发货、运输、吊装;创新“一机一策”,量身精准施工,首次在30米以上水深海域使用坐底式安装船吊装作业,创出单月吊装17台风机、单台风机吊装最短用时16小时等多项新纪录;创新采用高压并联电抗器对海缆容性无功补偿,成功解决外径263毫米220千伏47千米长海缆远距离电力输送难题;国内首创采用吸气式烟感系统和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为项目安全高效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智慧赋能提质效。除拥有全省最大的“钢铁心脏”,项目还有自主可控、海陆一体的“最强大脑”——海上风电智能一体化监控平台。平台集云计算、数据流治理、大数据中心于一体,采用先进传感设备,通过对叶片、海缆、塔筒等在线监测,实现运营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船舶人员定位、气象预测等现代技术,实时掌握机组运行状态、机组降容预警等信息,为项目安全高效、智能运行等提供数据支撑。投运后,项目组织效率可提高20%,发电量提升1%左右。 风劲扬帆正当时。下一步,山东将加速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同时,重点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开发试点,推动全省海上风电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海上风电开工1000万千瓦、建成500万千瓦目标。
  • 《10MW!全球陆上最大兆瓦风机发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0
    • 风芒能源获悉,2月8日,远景能源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推介会在乌鲁木齐举办,重磅发布全球陆上最大兆瓦风机EN-220/10MW,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均是目前全球最大水平。该机型专为新疆及三北中高风速区域和沙戈荒场景设计,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性和安全性全面升级,目前已获得权威检测认证机构鉴衡颁发的认证证书,预计今年8月开始交付,助力客户获取最优度电成本。 国内陆上风机大兆瓦迭代整不断加速。 2021年上半年,招标文件明确要求机组在4.0MW及以上的项目还是偶尔出现。2021年下半年,已经有单机容量不小于6MW、5MW及以上等要求出现。2022年三北地区招标要求风机单机容量基本稳定在5-7MW。 2022年12月,在吉林通榆,三一重能7.XMW平台首台风电机组成功完成吊装。所在风场总容量100MW,全部采用三一重能7.XMW平台风电机组,将成为全球首个单机7.XMW风机批量商业化陆上风场。 2022年12月29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MySE7.15-216陆上超大型风电整机在包头市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这是当时全球范围内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 同日,中车株洲所面向“沙戈荒”大基地推出的最新旗舰机型——8MW+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家口市成功吊装。 2023年1月,运达股份陆上9MW平台机组,已斩获近2GW订单。运达股份表示,自公司北方大基地项目开始大批量交付以来,WD200-8340机组共150台,将陆续开展吊装工作,成为全球首批交付的陆上9MW平台机组。WD215-9100、WD215-10000机组将于2023年6月在山东滨州进行交付、吊装,风场目前已开始前期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