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W!全球陆上最大兆瓦风机发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0
  • 风芒能源获悉,2月8日,远景能源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推介会在乌鲁木齐举办,重磅发布全球陆上最大兆瓦风机EN-220/10MW,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均是目前全球最大水平。该机型专为新疆及三北中高风速区域和沙戈荒场景设计,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性和安全性全面升级,目前已获得权威检测认证机构鉴衡颁发的认证证书,预计今年8月开始交付,助力客户获取最优度电成本。

    国内陆上风机大兆瓦迭代整不断加速。

    2021年上半年,招标文件明确要求机组在4.0MW及以上的项目还是偶尔出现。2021年下半年,已经有单机容量不小于6MW、5MW及以上等要求出现。2022年三北地区招标要求风机单机容量基本稳定在5-7MW。

    2022年12月,在吉林通榆,三一重能7.XMW平台首台风电机组成功完成吊装。所在风场总容量100MW,全部采用三一重能7.XMW平台风电机组,将成为全球首个单机7.XMW风机批量商业化陆上风场。

    2022年12月29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MySE7.15-216陆上超大型风电整机在包头市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这是当时全球范围内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

    同日,中车株洲所面向“沙戈荒”大基地推出的最新旗舰机型——8MW+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家口市成功吊装。

    2023年1月,运达股份陆上9MW平台机组,已斩获近2GW订单。运达股份表示,自公司北方大基地项目开始大批量交付以来,WD200-8340机组共150台,将陆续开展吊装工作,成为全球首批交付的陆上9MW平台机组。WD215-9100、WD215-10000机组将于2023年6月在山东滨州进行交付、吊装,风场目前已开始前期建设工作。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47359-1.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最大陆上风机实现满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8
    • 11月16日,由三一重能自主研制的全球陆上最大15兆瓦风电机组SI-270150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再次刷新全球陆上风电机组运行纪录,为世界陆上风电大型化发展树立新样板。 SI-270150是三一重能在12.X~16.X兆瓦海陆平台倾力打造的重磅产品,设计寿命延长至25~30年,风轮直径270米,可覆盖中高风速多种应用场景。以年平均风速9米/秒测算,三一重能15兆瓦陆上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5600万度。 作为首个发布陆上15兆瓦机组的风电整机商,三一重能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秉持长期主义,以贯穿风机材料、部件、子系统、整机及批量机群的全方位验证体系,从源头塑造产品可靠“基因”。三一重能建立“双样机验证”模式,依靠室内试验台与试验风场的同步联合测试,对机组整体性能与耐久性进行全面验证。 此次三一重能15兆瓦风电机组成功并网满功率运行后,将在试验风场正式开始长达1年以上的挂机运行试验,开展近2000项性能测试,充分验证部件和整机在实际工况中的可靠性。 与此同时,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北京,同型号的样机也将在三一重能全球最大35兆瓦六自由度整机试验台上,依靠长达18个月的加速寿命老化试验,对整机与零部件完成等效风场运行30年的极限验证,探索技术边界与物理极限。 作为陆上风电大兆瓦的“先行者”,三一重能一路稳扎稳打,从2023年2月下线全球首台陆上8.5~11兆瓦平台机组,到今年1月正式下线131米超长陆上风电叶片,再到如今陆上15兆瓦风电机组成功并网满发,三一重能屡次改写中国陆上风电历史,始终致力于以技术创新驱动风机大型化发展,助力全球风资源的高质量开发。
  • 《全球最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30
    • 单机容量十几兆瓦,单支叶片百米长,风机大型化趋势下,一个又一个大型风机的诞生让人惊叹,但同时也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如何让这些巨无霸更可靠?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首席技术官、总工程师刘河带来了答案。 “每个人都知道,要想了解设备是否稳定可靠,测试是最有效的验证手段。区别在于,我们是把机组放在实际环境下,花费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所需的各种性能测试结果,还是可以通过‘仿真模拟+整机传动实验平台’模拟所有风工况,用2-3个月完成所有验证。”刘河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因为这个简单的答案,在行业处于较大压力的2012年,金风科技投资建成了当时风电行业最大的实验平台——6-10MW级别整机传动实验平台,而当时国内市场主流装机机型是1.5-2MW机组。6-10MW整机传动实验平台的建成意味着公司已经做好了下一代产品的实验验证准备。该实验平台至今已累计完成百余台次整机测试验证,形成上千条优化项,支持各兆瓦级机组迭代优化实验验证。同时,依托实验的极限工况测试,探索突破了众多原有限制指标,并先后发布10余项企业和国家标准。 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尝到了实验平台助推产品创新、提升可靠性好处的金风科技又投资3亿多元,建成全球容量最大、检测功能最齐全的实验平台——六自由度16MW整机传动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可验证直驱、半直驱和双馈机组的传动系、发电机、变流器、电控系统和多域在环实时仿真系统,具备35MN*m扭矩测量和70MN*m弯矩测量、超过1000个通道实时在线测量、模块化可扩展测试系统和0-1.5kHz宽频电量测试等实验能力。 “相比于汽车行业,风电机组要求的实验测试更加严苛。汽车行业只对传动系统扭矩进行全方位的实验测试。风电整机传动系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扭矩,还包括弯矩、推力和径向力载荷等六个方向上的力和载荷,想要模拟风机运行的所有风工况,必须要有具备六自由度实验能力的平台。”刘河表示。 让风机置身真实应用场景中,金风科技16MW整机传动实验平台能够模拟IEC标准风工况、GL标准风工况和实际风况,同时模拟出风机叶轮吸收的风能和作用在叶轮中心的扭矩,驱动测试机组旋转,并模拟作用在叶轮中心的弯矩、推力和径向力载荷,测试主轴轴承承载能力、疲劳特性、运行可靠性,发电机结构承受力、气隙变化等。   以发电机气隙变化为例,在发电机设计中,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气隙设计非常关键,气隙越小,发电效率越高,同时可以节省铜和磁钢的材料成本。气隙的大小和弯矩有很大关系,考虑到变形,在仿真设计时通常会预留气隙余量,但预留多少成为一个难题。预留小了,转子和定子可能会因过载变形而接触,造成发电机烧损;预留过大,则会造成大量冗余设计和浪费。 借助16MW整机传动实验平台,这一问题迎刃而解。通过逐渐增加弯矩,金风科技的工程师们可以实时测量发电机的气隙变化,寻找到保障安全运行前提下最合适的气隙余量边界,实现最优设计。 “随着实验测试精度的不断提高,16MW整机传动实验平台能够更好地将现场工况与仿真测试相结合,充分模拟机组现场运行状态,在大型化风机创新设计中识别出真正的短板,同时给真正富裕的地方减负,触达机组性能的真实边界。”刘河指出。 16MW整机传动实验平台只是金风科技综合性清洁能源实验体系的一部分,再比如穿透至材料端为全尺寸叶片提供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及主要结构部件试验的叶片实验平台也是这一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金风科技贯穿零部件、子系统、整机、场网四级的完整实验体系,成为支撑创新与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该实验体系正在为风电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企业提供实验验证支撑,促进整个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