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IT支出将达到20683.5亿元 同比增长2.7%》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7-03
  • 新浪科技讯 6月30日下午消息,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分省GDP和IT市场预测,2020-2024》(IDC #CHC46155820, 2020年6月),提供了2020–2024年中国省级国内生产总值(GDP)和 IT 支出的预测数据。其中包括 31 个大陆省份以及香港和台湾的名义 GDP 价值、实际 GDP 增长率、按产品类别划分的 IT 支出(硬件、软件和IT 服务)以及 2018 年至 2024 年的市场规模数据,可为 IT厂商制定业务规划时提供参考。

    该报告显示,根据IDC于5月份所做的最新预测,2020年中国IT支出将达到20683.5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增长2.7%。2020年初至今,新冠疫情对于中国IT市场带来较大影响,但是抗击疫情的同时也促进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基于云服务的各种实践活动诸如远程办公、远程会议/会展、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获得了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更是创新发展。

    2020年中国各省和经济带区域的IT支出规模预测如下图所示:

    为了应对疫情,中国政府推出了多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新基建”政策将会直接推动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IT技术的发展。充电桩、特高压、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拉动ICT的需求。互联网经济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日常生活用品、餐饮、生活服务等更加互联网化,远程教育、网络化办公等技术将会创新发展。就抗击疫情以及中长期健康中国发展目标来看,中国各省将会逐步建立或者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会获得广泛应用。

    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圈的IT市场将逐步形成自有的特色和模式,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会日渐突出,重塑整个中国IT市场格局。主要的区域经济带的IT市场呈现如下特征: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其IT市场也将快速增长。IDC预测,2020年京津冀IT市场规模将达到3431.3亿元人民币,占中国总IT市场规模的16.6%。新基建和新兴IT技术创新是京津冀IT市场的主要动力。

    长三角区域2020年IT市场规模将达到4876.3亿元人民币,占中国总IT市场规模的23.6%。长三角地区的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保持领先,互联网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带动IT市场快速发展。

    大湾区2020年IT市场规模将达到3086.7亿元人民币,占中国总IT市场规模的14.9%。大湾区数字化转型灵活多样,互联网经济发达,外向型经济发达,以及新基建将带动IT基础设施升级。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制造业发达,数字化转型蓄势待发,未来IT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

    成渝经济圈经济活力充沛,互联网经济发展后劲足,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带动整个IT市场增长。

    IDC中国 Health Insights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中国各省IT市场在疫情中逐渐恢复,数字化转型和新基建是当前疫情之下带动IT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前和未来几年中的宏观经济和IT市场恢复发展中,IT市场的区域化正在形成特色和模式,未来几年中国IT市场区域格局正在重塑。建议IT厂商根据各省预计主要经济带区域IT发展特征,开发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营销策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相关报告
  • 《2021年中国煤炭发电量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同比增长9%》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8
    •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煤炭发电量达到10350太瓦时(TWH),比上年增长9%,达到历史新高。然而,煤炭在2021年全球发电量中所占的份额为31%,低于2007年36%的高点。在美国和欧盟,煤炭发电量预计在2021年增加近20%,但总量不会达到2019年的水平。相比之下,印度和中国的增长率分别为12%和9%,这两个国家的煤炭发电量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考虑到全球工业生产的反弹,全球煤炭需求总量预计将在2021年增长6%,接近2013年的创纪录水平。 2020年,当新冠疫情病导致餐馆、剧院、办公室和许多工业停业时,电力需求萎缩,当年煤炭发电量下降了百分之四。但在2021年,在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放松防疫措施之后,经济活动复苏,电力需求也在增加。国际能源署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无法满足需求,石油和天然气一开始填补了这一缺口,然后随着天然气价格的飙升,煤炭成为更便宜的替代品,因此煤炭需求激增。 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罗伯·杰克逊(Rob Jackson)表示,燃煤发电存在着重要的地区差异。例如,在美国和欧洲煤电增长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中国和印度对煤炭市场的影响不容低估。在中国,预计2022年至2024年间煤炭需求年均增长率将低于1%。在印度,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日益增长的电气化预计将推动煤炭需求每年增长4%。对于大多数使用煤炭的工业用途,如钢铁生产,短期内没有可行技术替代煤炭。根据目前的趋势,全球煤炭需求将在2022年上升到80.25亿吨,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并将一直保持到2024年。
  • 《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分析:装机量128.1MW 同比增长140.5%》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02
    •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广燃料电池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截至2019年底我国燃料电池车累计数量为6000辆。此外,有相关专家统计,在近两个月内,国内与燃料电池相关的企业新增了110家。 政策利好,燃料电池汽车犹如站上风口,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5-2019年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辆、629辆、1275辆、1527辆、2737辆,2019年的销量是2015年的272.7倍。 数据来源:中汽协、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氢燃料电池装机情况来看,2019年同样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装机量为128.1MW,同比增长140.5%。其中,氢燃料电池装车平均功率整体上升。2019年1-6月,企业装机功率集中在30-45kW之间,而下半年企业装机功率多为45-60kW之间;分车型来看,2019年氢燃料电池客车平均装机功率为46kW,同比提升4kW;专用车装机功率为39kW,同比提升8kW。 此外,企业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车,生产车型中燃料电池系统配套企业的数量增长11家。其中头部燃料电池企业占2019年氢燃料电池装机量的79%。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上海重塑、亿华通、清能股份、国鸿重塑、新源动力。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氢能及相关产业“十四五”发展前瞻 1、利好政策支撑发展 经过四个五年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培育了一批从事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形成了以大学研究院所为主,涵盖制氢、储氢、氢安全及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体系,并以分布式能源领域、移动通信基站以及城市客运、物流等商用车型为先导开展了规模化示范运行,并带动了广东、江苏、湖北等多地,以资本为纽带,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开展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 发展氢燃料电池技术是我国未来能源技术战略性选择,作为国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要组成,相关部门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在做好“十三五”在研项目组织实施基础上,提前做好“十四五”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部署预研。“十四五”期间,我国氢能及相关产业发展,将继续依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持续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创新组织方式,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提升氢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为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氢燃料电池车加快推广 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将得到更快发展。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表示,到2020年年底,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争取实现接近万辆的规模。氢能被视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近年来,氢能产业的热度逐年攀升。而此前国家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及要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200万辆的目标。此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加氢站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加氢站是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我国正在积极建设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配套设施。据规划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00座加氢站,到2030年将建成1000座加氢站。此前,在《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中提出了2020-2030年加氢站建设的规划。未来,我国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