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煤炭发电量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同比增长9%》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8
  •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煤炭发电量达到10350太瓦时(TWH),比上年增长9%,达到历史新高。然而,煤炭在2021年全球发电量中所占的份额为31%,低于2007年36%的高点。在美国和欧盟,煤炭发电量预计在2021年增加近20%,但总量不会达到2019年的水平。相比之下,印度和中国的增长率分别为12%和9%,这两个国家的煤炭发电量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考虑到全球工业生产的反弹,全球煤炭需求总量预计将在2021年增长6%,接近2013年的创纪录水平。

    2020年,当新冠疫情病导致餐馆、剧院、办公室和许多工业停业时,电力需求萎缩,当年煤炭发电量下降了百分之四。但在2021年,在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放松防疫措施之后,经济活动复苏,电力需求也在增加。国际能源署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无法满足需求,石油和天然气一开始填补了这一缺口,然后随着天然气价格的飙升,煤炭成为更便宜的替代品,因此煤炭需求激增。

    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罗伯·杰克逊(Rob Jackson)表示,燃煤发电存在着重要的地区差异。例如,在美国和欧洲煤电增长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中国和印度对煤炭市场的影响不容低估。在中国,预计2022年至2024年间煤炭需求年均增长率将低于1%。在印度,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日益增长的电气化预计将推动煤炭需求每年增长4%。对于大多数使用煤炭的工业用途,如钢铁生产,短期内没有可行技术替代煤炭。根据目前的趋势,全球煤炭需求将在2022年上升到80.25亿吨,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并将一直保持到2024年。

  • 原文来源:https://power.in-en.com/html/power-2401720.shtml
相关报告
  • 《煤炭产量和进口量为何双双破纪录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5
    • 今年中国煤炭市场的变化趋势令人迷惑不解。3至4月份,中国煤炭进口创历史新高,前4个月进口总量同比增长89%,4月份增长依旧强劲,同比涨幅达73%。 这样的进口涨幅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同期中国国内煤炭供应量也迅速增长。2022年国内煤炭供应量同比增长10.5%,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5%。同时,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22年同比增长4.3%,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6%。进口煤炭消费大户火电发电量2022年同比增长1.4%,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7%。 至于为何出现上述现象,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煤炭消费量增加、澳煤进口恢复、印尼煤炭出口恢复、存在补充库存的需求等。我们将用数据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原因探究 如前文所述,2023年一季度煤炭消费量和火电量的确有所上升。开普勒船运数据显示,国产煤和进口煤的海运总装运量同比增长7%。这确实意味着需求增加了,但仍然无法解释89%这么迅猛的进口涨幅。 中国对澳煤的进口的确也增加了,但澳煤只占2023年前四个月进口总量的19%,也无法解释迅猛的进口涨幅。 中国煤炭进口增长主要来自印尼、俄罗斯和蒙古。2022年整个1月份,印尼禁止煤炭出口,对当年1至2月中国煤炭进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2023年1至2月中国煤炭进口的同比涨幅。但印尼的煤炭出口限制令只持续到2022年1月底,因此无法解释3至4月的同比涨幅。此外,哪怕和印尼未实施任何出口限制的2021年相比,3至4月中国煤炭进口仍是同比增长的。 那么,需要补充库存这个因素能解释进口增长吗?202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30.3亿吨标煤,煤炭产量为32亿吨标煤,煤炭进口量为2亿吨标煤。这就意味着,2022年中国煤炭产量和进口量总和远超消费量,煤炭库存完全可以重新恢复到不低于30天的用量。我们考察的电站、煤矿和主要的渤海湾港口的煤炭库存确实分别同比增长6%、26.7%和7.5%。有了这样的供应增长,2023年年初也应该不会有较大的库存补充需求。 毋庸置疑,上述因素确实都会引起中国煤炭进口增长,但事情全貌并非如此。 开普勒数据显示,运到沿海煤炭用户的国产煤海运装运量同比下降了21%。从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这三大对华海运出口国进口的煤炭则相应增加了。由此可见,沿海煤炭用户对煤炭的选择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国产煤转向进口煤。   2021年秋,中国煤炭供应出现短缺。为积极落实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开采力度、增加煤炭产量成了中国能源政策的重点。2020年末至2021年初,煤炭供应远远落后于迅速增长的煤炭消费。2021年上半年,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0.7%,煤炭产量仅同比增长6.4%,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19.7%。国产煤和进口煤总量同比增长4.1%,远低于需求增长。煤炭供应出现缺口,库存耗尽。 此外,随着俄罗斯切断对欧天然气供应,疫情防控放松,全球能源需求回弹,化石燃料价格上涨。 增产难题 为了应对全球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国内煤炭自然就需要增产,但煤炭迅速增产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扩大国内煤炭供应导致成本上升。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上涨45%和17%。国内煤炭价格上行压力显著增加。 其次,出产的煤炭质量达不到用户的要求。这一点从4500大卡煤和5500大卡煤价差扩大、高热值煤供应吃紧就能略见一斑。 为了达到产量目标,顺利完成合同,煤炭开采企业重量不重质,要么为了完成生产配额不惜开采质量较差的煤炭储备,要么简化原本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洗选工序。中信期货的分析师2月份走访了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8家煤矿,其发布的煤炭市场调研报告就指出了这点。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原煤洗选率从2020年的74.1%下降至2022年的69.7%。 2022年8月,为了应对“电力公司购买的煤炭热值下降”问题,中国发改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强化中长期管理确保电煤质量稳定的通知》。 2023年1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名官员指出,长期煤炭合同确实存在“煤炭质量明显下降”、交付的煤炭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等问题。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最近发布的报告也指出,自从宣布煤炭保供政策后,电煤实际消耗量的增长率远远超过火电量的增长率。火电标煤比重进一步下降。从实际煤耗增长,就不难看出国产煤平均热值下降。信达证券指出,山西北部主要矿区已耗尽优质电煤储备,并全面转向低质煤层开采。低热值煤在进口煤中的比重也显著增加,进口煤品质也明显下滑。 由于煤炭增产主要来自小型煤企,煤炭生产的迅速扩张改变了中国煤炭开采业的行业结构。2022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总产量同比增长10.5%,排名前十的煤企产量同比增长仅为6.5%。2023年一季度,所有中型及规模以上煤企产量同比增长5.5%,排名前十的煤企产量同比增长仅为3.4%。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排名前十的煤企产量占总产量的51%,但增长率仅占1/3。 综上所述,尽管国产煤和进口煤的供应量都增加了,但由于国产煤成本上升、质量下降,煤炭进口自然就增加了。 过去两年,中国越来越受到海运煤炭市场价格和供应波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将持续。2022年,中国火电站建设快速推进,新建火电站大多位于沿海省份。海运市场的进口煤和国产煤之间的竞争将对中国煤炭进口依存度和价格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煤炭生产尽管存在质量和成本问题,却丝毫不会影响中国追求能源安全的目标。然而,这些问题出现后,中国会重新评估什么才是实现能源安全的最佳方式。中国国产煤要想与进口煤竞争,就会面临既要增产增质又要降低成本的压力。只有进一步加大太阳能、风能、核能和其他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才能缓解这种压力。显而易见,依靠国产清洁能源才是中国实现能源安全最经济实惠的方式。
  • 《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在创纪录水平 》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28
    •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的市场更新,全球煤炭消费量在2022年攀升至历史新高,今年将保持在创纪录水平附近,亚洲发电和工业应用的强劲增长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下降速度。     预计到2023年,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将占全球每4吨煤炭消费量的3吨。欧盟,2022年煤炭需求增长微乎其微,因为燃煤发电量的暂时飙升几乎被工业使用量的减少所抵消。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以及核能和水电从最近的低迷中部分恢复过来,预计今年欧洲煤炭使用量将大幅下降。在美国,天然气价格下跌也加剧了对煤炭的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