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在一项针对266名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中,23名由于5年的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导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丢失。在伴或不伴HBsAg丢失的患者中评估HBsAg的动力。
方法:HBsAg水平每12周定量一次。进行涉及预先设定的基线特征和正在治疗的反应参数的多变量回归分析。一个逐步的过程确定HBsAg丢失的独立预测指标。
结果:在HBsAg丢失患者中,14名 (61%), 1名 (4%), 0名, 和 7 名(30%)患者为基因型A到D;1 名(4%)为基因型F。病毒抑制(HBV DNA <29 IU/mL; n#) 和HBeAg 丢失 (n )发生在HBsAg丢失之前。在经治疗的患者中HBsAg丢失最强的独立指标是基因型A/D 的高加索族人,感染4年(HR .3, 95%可信区间 [CI] 4.7-43.4; P<0.0001)和HB sAg 在第24周下降1 log10 IU/mL (HR .7, 95% CI 5.6-33.7; P<0.0001) 。经TDF治疗的患者中,HBsAg水平在12或24周降低1 log10 IU/mL的各有35%-45%的阳性预测值和94%-97%的阴性预测值。
结论:接受TDF治疗的HBeAg阳性患者中HBsAg丢失涉及病毒学和血清学反应的时间顺序表,基因型A或D 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的快速早期下降更易导致丢失HB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