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与初治患者的疗效相似》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1
  • 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Tseng等 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经治患者与初治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和HBeAg转阴率均相似。

      该研究纳入ETV(0.5 mg/d)治疗1年以上的HBeAg阳性CHB患者,包括248例初治患者和48例经治患者,70.5%为男性,平均年龄40.5岁,对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HBV DNA未检出率、HBeAg转阴率和病毒学突破率进行比较。ETV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7.3个月,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41.9%(104/248)和45.8%(22/48),基线时的血清HBV 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HBeAg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1和0.04)。两组患者在任何时间点的HBV DNA未检出率和HBeAg转阴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报告
  • 《ETV可用于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1
    •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Jonas等的一项III期随机研究表明,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患者,具有强效的抗病毒效果,安全性良好。   研究共纳入180例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组,接受ETV或安慰剂治疗。基线时的中位数年龄为12岁,年龄为2-6岁、6-12岁和12-18岁的患者比例分别约为25%、25%和50%。ETV治疗组患者第48周时的主要终点(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 <50 IU/mL)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4.2%(29/120)vs. 3.3%(2/60),P=0.0008]。此外,48周时, ETV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相比,HBV DNA <50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等关键次要终点的应答率均显著较高。在随机分组至ETV治疗的患者中,48周和96周之间的所有疗效终点发生率均增加,包括病毒学抑制率从49%增加至64%。   应用ETV治疗1年和2年时,累积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6%和2.6%。与应用安慰剂相比,患者对ETV的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不良事件或生长变化的差异。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在经替诺福韦酯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动力丢失》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李爱花
    • 发布时间:2014-12-18
    • 背景和目的:在一项针对266名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中,23名由于5年的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导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丢失。在伴或不伴HBsAg丢失的患者中评估HBsAg的动力。 方法:HBsAg水平每12周定量一次。进行涉及预先设定的基线特征和正在治疗的反应参数的多变量回归分析。一个逐步的过程确定HBsAg丢失的独立预测指标。 结果:在HBsAg丢失患者中,14名 (61%), 1名 (4%), 0名, 和 7 名(30%)患者为基因型A到D;1 名(4%)为基因型F。病毒抑制(HBV DNA <29 IU/mL; n#) 和HBeAg 丢失 (n )发生在HBsAg丢失之前。在经治疗的患者中HBsAg丢失最强的独立指标是基因型A/D 的高加索族人,感染4年(HR .3, 95%可信区间 [CI] 4.7-43.4; P<0.0001)和HB sAg 在第24周下降1 log10 IU/mL (HR .7, 95% CI 5.6-33.7; P<0.0001) 。经TDF治疗的患者中,HBsAg水平在12或24周降低1 log10 IU/mL的各有35%-45%的阳性预测值和94%-97%的阴性预测值。 结论:接受TDF治疗的HBeAg阳性患者中HBsAg丢失涉及病毒学和血清学反应的时间顺序表,基因型A或D 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的快速早期下降更易导致丢失HB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