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上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成功吊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1
  • 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获悉,20日中午,随着天润大丰风电项目最后一支叶片在155米高空完美“转体”与轮毂精准对接,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首台16.2兆瓦陆上单机容量最大发电机组顺利吊装完成。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内部构造。天润大丰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所在地是长三角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据悉,本次吊装的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由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该风力发电机组轮毂中心高155米,相当于50多层大楼的高度,单支叶片长130米,叶轮直径266米,扫风面积约5.55万平方米,接近8个足球场面积之和。

    “16.2兆瓦风电机组核心部分传动链的起吊重量高达296吨,是本次风机吊装过程中最难的部分。项目团队对风机吊装全过程进行三维模拟和推演分析,创造性地提出采用两台1250吨履带式起重吊装设备同步抬吊的方案。”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盐城大丰项目负责人王豪告诉记者,项目邀请行业内专家多次论证评审,配合使用高精度定位监测系统,确保整个吊装过程中设备平稳提升和精准对接。

    两台1250吨履带吊抬升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据悉,该机组满负荷状态下每小时发电量16200度,每年发电量可满足17万家庭全年用电,相比当前市场的普通机型,单机发电能力提升3.2倍。以500兆瓦规模风电场为例,使用普通机型需安装100台风机,采用该机型仅需30台,极大提升了优质风能资源和土地的利用效率。该机组推广使用后将产生大量清洁电能,优化能源结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Wp8MkeOm.html
相关报告
  • 《“以大代小”再创纪录!国内首个220米级别陆上批量项目成功吊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1
    • 7月5日,新疆区域首台最大风电机组在国华投资新疆玛依塔斯风电场圆满完成吊装及调试工作,该项目同时是国内首个220米以上级别叶轮直径陆上批量项目。 国华投资新疆玛依塔斯风电场是塔城地区首个风电场,建设于2008年,位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的玛依塔斯风区。该项目配置66台单机容量750kW的金风科技机组,已在此运行超15年。为提升优质风能的利用效率,该项目将通过“以大代小”实现增容改造。12台金风科技全新一代陆上旗舰产品GWH221-8.34MW机组在此接棒,为当地区域输送更多绿色电能。 GWH221-8.34MW风电机组叶轮直径达221米,扫风面积3.8万平方米,相当于4.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具有良好的捕风性能。该机组单机容量是750kW机组的11倍,建设完成后总装机容量达9.95万千瓦,为原装机容量的两倍,机位点从66个点位降低到12个点位,年发电量4.4亿千瓦时,超原项目发电量的三倍,在有效提升优质风能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绿色低碳效能显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0.5吨。 新疆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风能开发时间早,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大代小”增量市场广阔。金风科技作为行业先行者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将用高品质产品为中国风电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支撑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亚洲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下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22
    • 2月22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也是我国下线的首台13兆瓦风电机组。 随着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宁宁,东方电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徐鹏等领导共同启动运行指令,安放在试验平台的风电主机开始徐徐转动,额定功率稳定加载至13兆瓦,标志着东方电气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彦军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这里下线,历时不到两年半时间,源于“东方”、成于福建的13兆瓦机组在此再次成功下线,将引领我国海上风电再获新突破、再上新台阶,铸就“大国重器”新的里程碑。东方电气集团将主动融入、服务福建省发展大局,树立央地合作新典范,打造清洁能源应用“示范者”;配强资源,打造海上风电新标杆,争做海上风电行业“领跑者”;发力资源合作新模式,携手成为风电行业“长跑者”,以打造“大国重器”、引领海上风电、服务“双碳”目标为己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而不懈奋斗。 近年来,东方电气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肩负起实现“双碳”目标的央企使命,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和自主创新的步伐,通过跨代开发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海上风电技术的“弯道超车”,历史性地将中国风电引入“两位数时代”,此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又相继开发出适用于广东、江苏沿海中低风速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和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大功率海上风电的技术迭代优化,受到市场的青睐。“截至目前,东方电气7兆瓦及以上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已投运1.12吉瓦,占国内投运同等级机组的43%,居国内首位。我们已将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建华介绍说。 据了解,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围绕“双碳”,基于最终实现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转型和“海上平价”目标,东方电气集团坚持以创新驱动不断加快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的步伐,自主研制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一级部件国产化率实现100%,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6.2%。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90%。 此次下线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针对福建、广东等I类风区,基于已批量投运、技术成熟的10兆瓦海上直驱平台开发,额定功率提升30%,叶轮直径从185米增大至211米,在10米/秒的平均风速下,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100小时。“以一个100万千瓦的项目测算,与10兆瓦机组相比,选用13兆瓦风电机组可减少机位23个,节约工程造价约5亿元,将有效降低度电成本,提高业主投资收益率,有力推动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上网。”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大周介绍。 据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赵伟介绍,该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东方电气集团定制化开发抗台风策略,可抵御77米/秒的超强台风,适用于我国98%的海域。与机组配套的叶片,首次采用碳纤拉挤工艺,突破了百米级超长柔性叶片研制的系列难题,单支长度达103米,刷新了我国风电叶片最长纪录;变桨系统采用行业首创的双驱电动变桨系统,具备冗余设计功能,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发电机容量覆盖范围广,风能利用率高、运行可靠、维护成本低。 据了解,该13兆瓦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30米,风轮扫风面积3.5万平方米,在设计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电22.8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可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其投入应用,还可带动风电全产业链升级,促进大型国产吊装设备、安装运维等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助推“双碳”宏伟目标实现。 “从三峡工程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三峡集团与东方电气集团携手打造了一系列国之重器,从长江走向了蓝海,我们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目前已经稳定高效运行19个多月,我们将以13兆瓦机组下线为契机,继续深化与园区风机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创新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技术,加快推进福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三峡集团福建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雷增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