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太阳能光热电站正式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12
  • 10月10日,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大规模光热技术的国家。

    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有光伏和光热两种方式。光伏发电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光热发电,是通过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发电机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更接近现在常见的热电厂的发电模式,具有连续、稳定输出的特点,可以弥补光伏发电的短板。

    10月10日),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大规模光热技术的国家。

    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有光伏和光热两种方式。光伏发电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光热发电,是通过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发电机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更接近现在常见的热电厂的发电模式,具有连续、稳定输出的特点,可以弥补光伏发电的短板。

    伫立在储热岛的熔融盐储罐,直径达42米,是亚洲最大的熔融盐储热罐。德令哈项目全部采用槽式导热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配备了一套低成本、大容量、无污染的储能系统,当光照不足时,存贮的热量可以继续发电,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对地区电网的稳定性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该电站年发电量可达近2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1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200亩。

    伫立在储热岛的熔融盐储罐,直径达42米,是亚洲最大的熔融盐储热罐。德令哈项目全部采用槽式导热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配备了一套低成本、大容量、无污染的储能系统,当光照不足时,存贮的热量可以继续发电,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对地区电网的稳定性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该电站年发电量可达近2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1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200亩。

    德令哈项目及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将为我国未来大规模光热发电项目提供重要支持,为国内光热行业发展积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和项目管理经验,为更安全、更经济地建设大规模光热电站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首批20个示范项目首个并网发电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50MW光热项目,因其在国家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中投入力度大、建设速度快、项目质量佳,各项工作走在20个示范项目前列。在设计、建设、投运方面率先积累了大量经验,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德令哈项目及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将为我国未来大规模光热发电项目提供重要支持,为国内光热行业发展积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和项目管理经验,为更安全、更经济地建设大规模光热电站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首批20个示范项目首个并网发电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50MW光热项目,因其在国家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中投入力度大、建设速度快、项目质量佳,各项工作走在20个示范项目前列。在设计、建设、投运方面率先积累了大量经验,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相关报告
  • 《中国装机规模、储能规模最大的135兆瓦光热电站开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8
    •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021年第一批项目25日集中开复工,其中位于德令哈市的青海众控德令哈135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正式开建,这也是目前中国装机规模最大、储能规模最大的光热电站。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内,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面积最大、资源较为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据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能介绍,青海众控德令哈135兆瓦光热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储能时间11.2小时,是中国装机规模最大、储能规模最大的光热电站。 该电站占地面积9.52平方公里,镜场面积145万平方米,使用熔盐约37240吨,项目总投资31.26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2年9月30日前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产生清洁电量约4.35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1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6.5万吨。 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栾风江表示:“海西州具有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先决条件,此次集中开复工的27个新能源项目和今年计划新增的200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海西州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能力,为青海乃至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海西力量。”
  • 《系统调试完成!全球在建最大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5
    • 8月13日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总承包建设的全球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 玉门10万千瓦光热储能工程机组系统调试完成 为后续整个项目全系统全容量并网发电奠定了基础 示范项目位于甘肃玉门市红柳泉风光储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的配套项目,是甘肃省首批“光热+新能源”示范项目之一。项目总规划装机容量70万千瓦,包括10万千瓦光热储能发电项目,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和 1座330千伏汇集站,通过1回330千伏线路单点接入电网。 其中,西北院总承包建设的1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集热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使用二元熔盐作为吸热、储热介质,配置8小时熔盐储热系统。 多项首创应用!设计优化 项目在设计、建造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优化措施,采纳了多项世界或国内首次应用方案。 SGS建筑与主厂房一体化设计 全国首次创新性采用了SGS建筑与主厂房一体化设计,极大缩短了四大管道长度,提高了汽轮发电机组效率。同时,最大化地改善了西北地区光热电站运维自然环境差的现状。 进口和国产熔盐泵混合应用方案 首次采用进口和国产熔盐泵混合应用方案,充分发挥了进口熔盐泵安全、可靠的性能优势,也为熔盐泵国产化提供实际应用平台,较大幅度节省了项目建设成本。 通过优化熔盐母管及储热罐位置布置,较常规方案热盐管道长度减少约1.2公里,且最大化减少了高温熔盐在集热管的散热损失。 示范意义突出!效益显著 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建成后,年上网新能源发电量约17.5亿千瓦时,可供35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年可节约标准煤52.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5.3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40万亩,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光热技术发展,引领减少新能源弃电措施的新方向,解决目前新能源基地大规模开发瓶颈,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全面践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延伸阅读:2个100% 技术路线100%全覆盖 大型光热发电项目根据聚光集热技术路线的不同,可分为塔式、槽式、线性菲涅尔式三种。目前西北院已实现了主要技术路线100%的全覆盖。 “线菲”EPC占比全覆盖 在目前国内采用线性菲涅尔技术路线的光热项目中,西北院实现了EPC总承包占比100%。 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利用靠近地面放置的多个一次反射镜,通过动态跟踪太阳运动,将太阳光反射到安装在高处的二次反射镜,通过二次反射,太阳辐射聚集到二次反射镜焦点处的真空集热管上,加热吸热流体,并通过热力循环进行发电的系统。 相较其它3种技术路线,线性菲涅尔式集热系统结构简单、抗风性能好、占地面积小、建设过程对原始地貌扰动小,采用平面反射镜以及固定式的集热管,建设成本较低,维护便利。 此前,西北院设计的世界首座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电站——大成敦煌50MW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电站已于2020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为后续相关项目的建设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目前,除已完成调试的玉门10万千瓦光热储能工程外,西北院总承包建设的三峡能源新疆哈密综合能源10万千瓦示范项目、大唐石城子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