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机规模、储能规模最大的135兆瓦光热电站开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8
  •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021年第一批项目25日集中开复工,其中位于德令哈市的青海众控德令哈135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正式开建,这也是目前中国装机规模最大、储能规模最大的光热电站。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内,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面积最大、资源较为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据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能介绍,青海众控德令哈135兆瓦光热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储能时间11.2小时,是中国装机规模最大、储能规模最大的光热电站。

    该电站占地面积9.52平方公里,镜场面积145万平方米,使用熔盐约37240吨,项目总投资31.26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2年9月30日前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产生清洁电量约4.35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1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6.5万吨。

    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栾风江表示:“海西州具有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先决条件,此次集中开复工的27个新能源项目和今年计划新增的200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海西州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能力,为青海乃至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海西力量。”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装机储能规模最大光热电站开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30
    • 近日,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021年第一批项目集中复工。其中,位于德令哈市的青海众控德令哈135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正式开建,该光热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储能时间11.2小时,是中国装机规模最大、储能规模最大的光热电站。 该电站占地面积9.52平方公里,镜场面积145万平方米,使用熔盐约37240吨,项目总投资31.26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2年9月30日前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产生清洁电量约4.35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1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6.5万吨。
  • 《我国光热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588兆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5
    • 记者从《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获悉,2022年,伴随玉门鑫能二次反射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88兆瓦,在全球太阳能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中占比8.3%。 此次发布的《蓝皮书》共分9个章节,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特点和定位、装机容量,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运行、产业链、国家科技研发项目情况,投资成本,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发展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在致辞时表示,目前,光热发电在对间歇性新能源(风电、光伏等)的消纳能力、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价值,正获得更广泛的认知。包括太阳能热发电在内的太阳能热利用,是未来规模储能的中坚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2年,全球共新增太阳能光热电站2座,累计装机容量约7050MW(含美国运行30 年后退役的槽式电站)。其中,我国新增1座光热电站并网发电,为玉门鑫能二次反射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装机容量50兆瓦,电站设计储热时长9小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各地政府公布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新能源市场化并网以及直流外送等项目名单中(不含企业正在运作或计划建设的项目),共包含太阳能热发电项目29个,范围覆盖新疆、青海、甘肃、吉林四省(区),总装机容量约330万千瓦,预计将在2023—2024年投产。此外,西藏有3个包含光热发电项目的孤网能源供应项目已经启动相关建设工作,国家能源集团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正就那曲安多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规划及首期光热发电项目 开展预可行性研究。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前已经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发电行业全产业链,完全掌握了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聚光、吸热、储换热,发电等核心技术,高海拔、高寒地区的设备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以及电站建设与运营技术,关键产品部件的制造产能可支撑每年至少30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建设(不考虑项目集中建设、集中采购可能引发的暂时性供应不足),为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