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杂志(Fortune)网站2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优势》的文章,对中国应用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的警官们表示,他们能借助人工智能将罪犯抓捕归案。
今年5月,在中国东部嘉兴市举办的香港歌手张学友的演唱会上,警员们通过使用人工智能面部识别技术从2万名歌迷中抓到了曾在一起土豆买卖中涉嫌欺诈的罪犯。通过演唱会安全检查不久,这名嫌犯便被警方逮捕: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将这名嫌犯的面部图像与通缉犯们的照片比对后得到了匹配结果。于是,警方以盗窃价值1.7万美元土豆的罪名将这名男子逮捕。
这是近几个月以来警方通过使用本土企业Megvii开发的软件在张学友演唱会上成功逮捕的第三名在逃嫌犯。在将人工智能和面部识别技术相结合的研发上,中国国内许多其他团队也都创造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方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移动支付公司蚂蚁金服开发出了“微笑支付”,消费者可以通过刷脸在肯德基门店付款。杭州的一所高中用面部识别技术监控学生的课堂表现。深圳和其他城市的交警用该技术查找乱穿马路的行人和疯狂的快车送货员。面部识别还被北京天坛附近的一个公园用在其公共洗手间当中,以防止厕纸被盗。
所有这些都暗示了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郑重声明,要让中国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并为本土创造约1500亿美元的工业价值。
对于中国实现其人工智能梦想的抱负,其他国家是否应该感到惶恐?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针对中国对实现这一抱负的行动,大多数评估结果(不论来自美国官方还是中国专家)都暗示,相关项目都会如宣传的那样执行。
“人工智能中的许多挑战本质上都是全球性的问题。”麦肯锡公司在今年6月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不是单靠政府就可以解决的。”
谷歌前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从由美国引领的发现阶段转向应用阶段,而中国在后者上享有显著的“结构优势”。那么驱动应用发展的因素都有什么呢?答案是数据,计算能力和工程师人才,而所有这些对于中国这一人口大国来说都十分有利。
不过,反对者们也提出了警告。他们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让这个国家失去几百万个工作岗位,这会给过度依赖重复性生产的中国带来令人担忧的前景。
深度学习似乎也会带来深刻的难题。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