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景观生态过程学科组招聘项目聘用人员启事》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3-07-11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景观生态过程学科组招聘项目聘用人员启事
    来源: 人事教育处
    来源: 人事教育处       发布时间:2023-06-14        大    中    小
      因科研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景观生态过程学科组现招聘项目聘用人员2-3名。
      1.招聘岗位:
      岗位名称:研究助理,主要负责数据统计处理分析、研究报告及论文撰写、科研项目日常管理、财务报销等工作。
      招聘人数:2-3名。
      学历/学位:硕士。
      专业要求:生态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
      2.应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以下。
      (2) 要求熟练掌握GIS和遥感软件,并且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Python, Matlab等)。
      (3)具有深度学习、生态遥感、生态模型模拟等方面学习和研究经历者优先。
      (4)要求SCI期刊论文发表经历,具备独立撰写科研论文能力。
      (5)一旦录用,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3.薪酬待遇:
      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派遣至我所工作;试用期4000/月,正式聘用期4500-5000元/月,一经录用,按国家规定交纳五险(试用期1个月),根据工作成绩有一定动态调整;工作考核优秀可推荐攻读博士研究生。
      4.联系方式:
      应聘人员可先投递电子版个人材料(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及其它成果证明材料(如发表论文等材料)),合格者通知面试,额满即止。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431-82536095   Email: wanglei@iga.ac.cn
      单位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附件下载:.
  • 原文来源:http://www.iga.ac.cn/temp/zp/202306/t20230614_6777753.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23年度支撑系统岗位聘用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3-07-11
    • 根据工作需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支撑系统有关平台面向所内、所外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工作人员。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岗位性质和招聘原则 (一)岗位性质:岗位聘用(事业编制) (二)招聘原则:按照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岗位聘用工作,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合同管理。 (三)招聘方式:公开招聘 二 、岗位待遇 按照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研究所相关规定执行。岗位等级按照《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岗位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三、招聘岗位、职责范围及应聘条件 (一)招聘岗位 及职责范围 ,见附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2 3年度支撑系统公开招聘岗位需求表》。 (二)应聘基本条件 1.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 2. 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 熟悉了解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 4.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若是英语,需提供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考试成绩单(证书)或其它证明英文能力的材料; 5.具有研究生学历,获得硕士及其以上学位; 6. 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入职体检(近半年内三甲医院的入职体检报告)符合相关要求; 7. 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现有的岗位聘用人员不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8.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1988年1月1日后出生)。若目前已在研究所项目聘用,其最后一次在研究所项目聘用时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但现年龄不超过40岁(1983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9. 其他各岗位具体应聘条件,详见岗位需求表。 (三)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1.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 曾被开除公职或者因违规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和聘任合同的; 3. 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 4. 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5. 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四、招聘办法及要求 (一)自发布招聘启事起,凡符合应聘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 2023年5月10日12时(若通过快递方式邮寄材料的,以快递日期为准,逾期拒收)。 (二)应聘人员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应聘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岗位应聘表》(附件2),以上材料均需本人在“应聘申请人签字”处亲笔签名,纸质版提交至人事处联系人处;电子材料发送至人事处及招聘部门联系人邮箱。 2.提供能证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关资料(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专业技术职务和职员职级任职证明材料、代表性论文等)。应届毕业生需提供学校同意授予学历和学位的证明材料。国(境)外毕业生还需提供经教育部认证的最高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扫描件。参加答辩时,需提供原件验证。 报名以纸质材料为准,纸质材料需统一提交或快递至人事处联系人。所有报名材料要求真实可靠,如有不实,由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若未通过初审将不通知参加竞聘,材料恕不退回。 (三)通过资格初审的应聘人员参加岗位竞聘答辩, PPT汇报(10-15分钟),提问答疑5-10分钟,包括工作经历和业绩、对应聘岗位的理解及工作设想等。答辩时间和地点将另行通知。 五、聘后管理 (一)招聘岗位属于事业编制岗位,实行合同管理。 (二)执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各项薪酬福利制度。 (三)公开招聘人员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的,正式聘用。 六、其他事项 1.通过资格审查人员,根据需要,由人事处通知其参加面试,面试包括但不限于笔试、提问等形式。 2.同岗位参加竞聘答辩人员不少于2人。答辩时若不满足答辩人数要求,对应岗位的本次招聘工作终止。 3.面试、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未通过资格审查人员不再通知。 4.对应聘者的资格审查,将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在各环节发现应聘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或所提交虚假材料的,取消其面试、答辩或聘用资格。 5.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受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列入失信名单的人员;填报信息不符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者,不予聘用。 6.通过竞聘答辩人员到公立三甲医院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费由应聘人承担,体检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7.对体检合格人员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考察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8.聘用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应聘人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现有岗位聘用人员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予聘用,对引进的院高层次科技人才除外。 七、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李老师,电话:0871-65223006-802,邮箱:limengyao@mail.kib.ac.cn 分析测试平台联系人:李老师,0871-65223244,邮箱:lixiaonian@mail.kib.ac.cn 活性筛选平台联系人:孔老师,电话:0871-65211229,邮箱:kongqinghua@mail.kib.ac.cn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邮编:65020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23年4月21日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捧一方土,树万片林》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7-10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捧一方土 树万片林。土壤样品采集 科研人员考察策勒沙漠站固沙植被。 稳定性肥料添加剂 科研人员在清原站 拔节期玉米秸秆覆盖效果 石油污染场地电修复工程 。 65年前,一批老一辈科学家齐聚东北,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基础研究到公益应用研究,为农林生物科学和农林生产经济建设出谋献策。 如今,新一代“林土人”抓住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契机,凝练特色学科和主攻方向,传承“林土精神”、助力生态文明,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践行者。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正因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建设而创树别样的美丽。 问题导向 定位特色沈阳生态所所长朱教君始终坚信:“能进入特色研究所,因为我们真的有特色,而且具有特色学科和独特区域‘双特色’。” 从学科发展来看,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坚守深耕,沈阳生态所在林业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生态3个领域形成了深厚的学科积淀,也曾取得丰硕的成果——从动态地植物学的创建,到森林采伐更新理论写入国家规程;从农田防护林学的创建,到三北防护林理论与技术体系支撑;从土壤酶学的创建和植物营养理论的探究,到长效碳酸氢氨、长效缓释复混肥等新型绿色肥料的研制及推广;从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原理和生态建设理论的提出,到污染土地处理革新技术、石油污染土壤协同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从区域对象来看,沈阳生态所立足于东北地区,这里有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唯一的森林屏障带,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同时还是老工业基地。如此区域特点却伴生着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屏障带服务功能低下、威胁区域生态安全,肥料投入量大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经济发展等。 生于斯长于斯。为此,沈阳生态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特色研究所的定位: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千年战略,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绿色发展、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治理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在森林生态与屏障带建设、土壤生态与绿色环保型肥料研发、污染生态与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研究,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沈阳生态所纪委书记卓君臣当时任科技处处长。他回忆道:“特色研究所申报时间很紧张,但所领导决策非常果断,我们选择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服务国家目标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主要领域。” 定位明确了,但“痛点”仍未消除。朱教君在2016年底开始主持全所工作时就深刻感受到,沈阳生态所“迫切需要一场改革来重新认识自己、证明自己”,而紧跟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潮流无疑是绝佳机会。 以人为本 重培力引 缺人,是沈阳生态所面临的第一个痛点,朱教君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留人。 青年人才是研究所创新发展最具活力的群体,也是特色研究所建设的主力军,重点培养青年人才是改革的首要举措。在地理区位处于劣势、薪酬保障条件没有优势的前提下,如何留住青年人才、培养好青年人才,沈阳生态所领导集体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布局。 为使青年骨干人才长本领、强能力,沈阳生态所专门设立青年学术奖、留学基金,开设基金申报讲座、青年学术沙龙等,打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同时,推进学科组长、中心主任、管理部门负责人大幅年轻化,以优化人才年龄结构。 人事处处长叶汉峰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果积累需要时间,人才培养同样需要时间,特色研究所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 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理学硕士到植物研究所理学博士,吕晓涛没想到自己最后会来到沈阳生态所。 “当时,我的博士导师韩兴国任沈阳生态所所长,老师让我来这里试试。”吕晓涛回忆说。为了全家团聚,吕晓涛的妻子也辞掉工作随丈夫北上,为此付出了待业近一年的代价。 2010年入职助理研究员、2015年破格晋级研究员,吕晓涛没有辜负导师的期望和妻子的支持。在沈阳生态所的帮助下,他于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6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之千层次人才,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人才计划项目资助。他带领的“草地生态与适应性管理”研发团队,作为沈阳生态所10个特色创新团队之一,从最初的两人发展到目前十几人的规模,频频发表高水平论文。 今年4月,吕晓涛等人从植物养分利用特征种内变化这一新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生态学会期刊《生态学杂志》。 “这篇论文多年前就开始酝酿,如果我当初匆匆写完发出去,可能直接被编审拒稿。” 吕晓涛说,经过这些年的打磨,虽然结论还是一样,但内容更有说服力,让自己有底气选择更有影响力的期刊投稿。 说起发表高水平论文,还要提到另一支特色创新团队——“森林生态屏障带提质增效”科研团队。在首席科学家朱教君的带领下,团队不仅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了一批论文,还培养了多名优秀的青年人才。该团队副首席科学家王绪高就是其中之一,他于2017年获得国家相关人才计划支持。 今年3月,王绪高指导的博士生毛子昆与哥伦比亚罗萨里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土壤养分和菌根真菌在温带森林群落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阐释了树种菌根类型调控森林群落结构的潜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对于这些脱颖而出的青年人以及他们的成果,朱教君表示,“带头人很重要,稳住他们更重要”“有困难,我想办法去解决;没有钱,我可以去贷款”。稳定关键人才,既需要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用事业和待遇留人;也愿意交朋友、讲情怀,用感情留人。特色研究所建设期间,沈阳生态所的关键人才没有出现流失现象。 除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沈阳生态所也非常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沈阳生态所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和地方政策,提高引进人才待遇,筑巢引凤。针对领域话语权人才、技术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则以特色学科为导向,在职称晋升、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科研及技术人才的引进。 集散成聚 团队作战 痛点其二:“我们的学科低水平重复、碎片化现象严重,分散的小学科组不利于协同攻关,限制了重大成果产出。”朱教君说。 建设特色研究所以来,沈阳生态所采取“集散成聚”的方针,建设特色大团队,打造科研组织新模式。一方面,以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整编32个学科组,组建10个特色创新团队,构建学科组主建、特色大团队主战的科研模式;另一方面,采取经费匹配、特殊津贴等资源倾斜配置措施,优先支持特色大团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