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用户虚假信息揭露行为研究:认知与情绪双路径视角》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1-22
  • 本文聚焦社交网络用户虚假信息揭露行为,从认知与情绪双路径视角深入研究,旨在促进社交网络健康发展。研究创新在于揭示认知和情绪在揭露意愿及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847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因素中,卷入度、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揭露意愿,其中自我效能影响最显著;情绪因素方面,情绪唤醒程度越高,揭露意愿越强烈,消极情绪下更易产生揭露意愿。在认知因素影响下,用户更关注信息质量,情绪因素影响下则更重视信源声誉。揭露意愿对揭露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和情绪唤醒起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发现两条虚假信息揭露意愿触发路径,自我效能皆为核心条件,感知价值为边缘条件。

    基于研究结论,文章从多维度构建虚假信息用户防御体系:完善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用户鉴别能力;建立社交网络用户把关制度,优化举报与反馈流程;设计情绪干预措施,采取差异化引导策略;重视虚假信息内容监测预警,加强辟谣平台建设;强化信源声誉管理,优化标签显示;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用户揭露积极性。

    研究存在局限性,如情绪测量方法受影响、未深入探索动态因素等,未来可结合新技术手段及进一步探索动态因素影响。


相关报告
  • 《在线社交网络背景下的隐私悖论:自我认同的视角》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lixiaoyan
    • 发布时间:2018-12-05
    • 本文借鉴身份理论和隐私研究,认为自我认同的需求是影响社交网站中人们隐私行为的关键因素。作者首先解读出现频次较多的、以隐私为中心的话语,然后提出一个研究模型,说明自我身份和信息隐私之间关系可能的新理论化。 与Facebook用户进行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主要假设。 数据显示,对自我认同的需求与隐私管理行为正相关,这反过来又导致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自我披露增加。研究认为,所谓的“隐私悖论”本身并不是在线社交网络背景下的悖论; 相反,隐私问题反映了自主意识形态,而自我认同的社会建构则解释了自愿自我披露。
  • 《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在线虚假信息识别行为 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3
    •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的虚假信息泛滥问题给老年群体融入媒介化社会带来了巨大阻碍,分析老年群 体在线虚假信息识别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优化社交媒体平台运营管理以及促进老年群体融入媒介社会具有一 定参考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半结构化访谈获得原始资料,按照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流程构建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 体在线虚假信息识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借助模糊 DANP 方法明确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并量化关键影响因素权 重。【结果/结论】结合影响因素的极限超矩阵和中心度、原因度排序位次识别出信息来源、验证渠道、信息茧房效应 等老年群体在线虚假信息识别行为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创新/局限】本文借助扎根理论构建老年群 体在线虚假信息识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模糊DANP方法识别了关键影响因素,能为相关平台的服务优化提 供一定参考启示。后续研究期望选取特定的社交媒体平台或者细化具体研究情境,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