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社交网络背景下的隐私悖论:自我认同的视角》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lixiaoyan
  • 发布时间:2018-12-05
  • 本文借鉴身份理论和隐私研究,认为自我认同的需求是影响社交网站中人们隐私行为的关键因素。作者首先解读出现频次较多的、以隐私为中心的话语,然后提出一个研究模型,说明自我身份和信息隐私之间关系可能的新理论化。 与Facebook用户进行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主要假设。 数据显示,对自我认同的需求与隐私管理行为正相关,这反过来又导致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自我披露增加。研究认为,所谓的“隐私悖论”本身并不是在线社交网络背景下的悖论; 相反,隐私问题反映了自主意识形态,而自我认同的社会建构则解释了自愿自我披露。

相关报告
  • 《“双碳”背景下我国废钢资源高质循环利用战略研究》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26
    • 本研究在总结我国废钢循环利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从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和全生产流程贯彻EPR制度,并针对不同产业链,加强全流程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标识化、网络化和拆解回收机器人化,实施废钢的细化分选和高质循环利用策略。该策略兼顾我国钢铁工业当前以及未来长远发展,从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构建产品设计、生产、使用与回收环节的标准化标识解析和全流程、全产业链协同管理方案,推动废钢管理和循环利用,重构废钢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和创新废钢资源管理模式,基于“绿色、废钢易循环”思想,从根本上破解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的瓶颈问题,为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
  • 《Nature | 酵母蛋白质的社交网络全景图》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20
    • 本文内容转载自“西湖欧米”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qjN7nqVWk47KgmIxS1Ahg 2023年11月15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化研究所的 Matthias Mann 团队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The social and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of the yeast protein interactome的文章。 文章通过整合深度学习结构预测技术,详细解析了酵母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社交结构,并揭示了多个未知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为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为了便于大家对感兴趣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索,研究者还创建了一个Web门户(www.yeast-interactome.org),该门户提供了有关蛋白质-蛋白质关联的统计证据,并总结了所得到的簇。总的来说,研究者开发并应用了一种新颖且高度可扩展的相互作用组技术,能够以之前所需的测量时间和起始材料的一小部分来重复测量酵母网络。他们的研究几乎达到了饱和,并包含了在实验条件下预期的几乎所有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