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8月下旬在定西陇西县举办》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 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6-30
  •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6月27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发言人来了”新闻发布活动走进定西陇西县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和特色亮点。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8月下旬在定西市陇西县举办。

    甘肃被称为“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目前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复定西市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共54个,甘肃省唯一一个)。全力支持定西市聚焦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亮点、提供借鉴。

    定西市将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抢抓机遇,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中医药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融合发展。

    定西市副市长范红梅表示,定西最佳的适种条件孕育了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白条党参等多种道地药材,其有效成分含量远超药典标准,因品质上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定西干而不燥、凉而不阴,且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特别适合大宗中药材仓储交易。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30万吨,年交易量突破145万吨、交易额270亿元。道地的药材品质、优越的仓储条件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范红梅说,当前,定西市着力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全过程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了从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已建成陇西、岷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中国中药控股、广药集团、天士力控股等知名药企落户,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103户,年加工产值90亿元,拥有药品批号338个,培育形成了以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生物制药、康养保健等为主的产业链条,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54亿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同时,定西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着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公立中医医院为主体,中医药专科专病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重点,乡镇(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定西市中医医院成功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健康中的独特作用,研发生产中医药保健品、药膳宴等大健康产品110多种,建成陇西中医药康养一条街、通渭温泉疗养中心等中医药康养基地,中医在医疗服务、保健康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显现。

    定西作为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举办地,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正逢其时、大有作为。特别是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的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今年八月下旬将举办第五届。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以“传承创新 开放共享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12个分项活动。目前,大会组委会和相关工作机构已组建完成,总体策划设计、宾客邀请、招商赞助、招展布展等筹备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今年药博会将首次探索建立市场化办会机制,激发市场的活力。主办单位将通过药博会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让中医药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广泛参与进来,给企业冠名赞助的机会,让企业在这一平台上展示形象、推介产品、扩大销售、实现交易,从而在展会中得到收益,进而引领全市会展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 原文来源:https://www.zyctd.com/zixun/204/1058508.html
相关报告
  • 《借药博会东风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再绘发展新蓝图》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8-29
    • 渭水两岸,平畴四野,药花绽放,五彩斑斓。8月24日至25日,在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期间,渭源县委、县政府特邀省内外中医药领域专家、中医药生产企业负责人赴渭源县开展中药材产业调研并召开中药材产业推介会,共谋发展良策、共讲发展故事。 8月24日下午,与会嘉宾深入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会川镇半阴坡有机当归基地,详细了解大健康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8月25日上午,渭源县举办中药材产业推介会。推介宣传了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暨“渭源药膳”品牌,介绍了渭源县GAP基地共建共享情况。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了发言,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渭源县委书记包世权表示,美丽的渭河源头有良好的政策支持、良好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展愿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渭源县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助力广大企业家投资兴业、实现梦想,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美好篇章。 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被中国特产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和“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渭源县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打造“药薯畜游”四大产业集群,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中药材产业日益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 走进会川镇半阴坡有机当归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一株株当归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绿色的波浪,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中药材与马铃薯两大特色产业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渭源县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 2024年,渭源县锚定“打造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实践区、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全国中药精制饮片加工示范基地”的目标,加快推进全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300亩、种苗生产基地2200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子繁育田6000亩、种苗繁育田2.5万亩。建成300亩的有机中药材科研示范基地一处,在新寨镇、会川镇等8个乡镇建成有机中药材1万亩,在全县建成中药材万亩片带3个、千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6个12.3万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10个中药材趁鲜切车间加工中药材5142吨,带动加工大户500户。从中药材种子生产、种苗繁育,再到有机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渭源县蹚出一条中药材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新路子,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慧介绍:“渭源县具有长期发展中厚植的‘人和’优势。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了北参南归川芪的区域布局,当归、党参、黄芪、柴胡等15个品种形成了一定规模。全县中药材年均种植面积35达到万亩以上,中药材总产量达到12万吨,农民可支配收入的28.5%来自中药材产业。‘渭源白条党参’通过了地理标志认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同时,渭源县依托现代信息手段,在全省率先建立道地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从产地到产品的全程闭环管理。在全县重点药材基地部署35台监控设备和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土壤数据监控药材生长情况。全县中医药产品实现一品一码,消费者只需扫码就可追溯查看产品的全部信息,实现码上消费、放心消费。 随着中药材产业链的健全和完善,一批批中药材企业落地渭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引来了一渠活水。 走进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园区,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各类基础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日趋优化。佛慈红日、天成药业、华庆堂等46家中医药企业加速生产,一片忙碌景象。 渭源县积极推行“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闭环发展产业链条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建成以渭源工业园为主的精深加工区、以会川工业园为主的精制饮片加工区、以专业村为主的产地初加工区,持续做强中药材产业品牌,全力创建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7万吨,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7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7家,GMP认证企业30家,年加工中药材达6.5万吨,实现产值15.6亿元,市场交易量达到12万吨,交易额20.4亿元。“十四五”末,全县中医药产值预计迈向60亿级。
  • 《陇西:以药为媒 中医药产业“丰景独好”》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6-18
    • “三夏”大忙时节,“新农人”王斌也没闲着。这两天,他最新研制的一款黄芪咖啡饮品刚刚生产下线,这是他依托家乡陇西丰厚的中药材家底,研制出的第246款中医药保健产品。王斌所在的甘肃省陇西县,是“中国黄芪之乡”“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一个个金灿灿亮闪闪的“国字号”为何会落户这里?西北小城,缘何药蕴天成、香飘四海?记者走进甘肃陇西,探索“千年药乡”的发展密码,感受中医药产业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陇西因地处陇山之西而得名,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条件,这里也是全国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的重要种植基地。如果说,绿色、有机、道地的50多万亩好药材让这里名声大噪。那么,首屈一指的西北龙头药市更是让这儿吸金无数。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道地好药的加持下,国内一大批知名药企纷至沓来、落户陇西,年加工转化中药材50万吨,初步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份提取、配方颗粒、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拓展延伸。2023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350亿元,成为富民强县的区域首位产业。2023年,国家火炬陇西高新区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拔锚起航,陇西县科技主体数量和增速处在全省第一梯队。陇西县委书记祁雪峰说:“中医药产业是我们壮大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我们将始终秉持‘种好药、做好药、卖好药、管好药、用好药’的理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决打好中医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中医药产业的提质增效,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当前,立足甘肃、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正大踏步走在“春天里”。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