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万吨!我国第一大油田年产量创纪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30
  • 中国石油在京宣布,截至27日上午10时,其旗下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达到6000.08万吨,其中原油2451.8万吨、天然气445.31亿立方米)。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首个6000万吨级大油田就此横空出世。
      中国石油表示,此前,位于东北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27年(1976年—2002年),创造了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5000万吨,也定格了我国油田年产量的上限。而长庆油田年产量突破6000万吨,不仅重新定义了我国第一大油田,对双循环新格局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深具意义,更在技术上突破了世界油气开发领域的多个禁区,创造了被称为“磨刀石”的特低渗透地质条件下油气高效、经济开发的新世界奇迹。
      长庆油田方面介绍,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该油田,是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其显著特点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
      在地质认识和资源勘探上,长庆油田历经近50年基础研究、科技攻关,专注于地质演化规律、油气生成基础研究,形成了快速获取油气资源的5大原创性理论认识,掌控了盆地油气资源主动权,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9亿吨、天然气储量4万亿立方米。
      在油气开发上,面对“三低”油气田“多井低产”现实,长庆油田从低渗透油田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解放致密气,到实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5大类低渗透油气田低成本开发模式。其中,安塞油田从发现到规模开发,前期技术攻关就花了8年时间,开创了我国特低渗油田经济有效开发之先河。新世纪初,技术人员在毛乌素沙漠历经6年实践探索,才使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苏里格气田实现效益开发。在近两轮国际超低油价倒逼局面下,长庆油田不断挑战“非常规”油气开发极限,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垄断,掌握了水平井优快钻井、体积压裂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致密气、页岩油开发的世界难题,先后建成国家级百万吨页岩油示范区、30亿立方米致密气高效开发示范区,引领我国油气开发进入“非常规”时代。
      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有关的“长庆油田6000万吨以上稳产可持续多久”的提问时,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何江川表示,基于资源优势的积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低成本模式的创新,长庆油田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把油气年产量提升到6800万吨;“希望到本世纪中叶,仍能持续稳产6000万吨以上”。

相关报告
  • 《中国第一大油气田 冲击6000万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10
    • 近日,中石油官网发布消息,随着靖边、榆林、苏里格等气区100多口新井的顺利投产,长庆油田目前的生产气井已接近1.1万口,长庆油田冬供已全面进入备战态势。 今年年初,长庆油田2018年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近20年的发展思路目标,规划5000万吨年油气当量持续稳产20年以上。 9月份,有未得到官方确认的消息称,长庆油田拟将年油气产量从5000万吨提高到6000万吨以上。 长庆油田的发展历程 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较大庆而言,属于大器晚成型。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长庆油田原油年产量曾长期徘徊在100多万吨,直到成立33年后,年产量才上升到1000万吨。而大庆油田在成立33年时,5000万吨已经稳产了17年之久。在稳产了27年后,大庆产量开始下滑,而此时的长庆油田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013年,是长庆油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年产量历史性突破5000万吨,建成了中国第二个大庆,被称为“西部大庆”,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压舱石。 在接下来的5年,长庆油田以摧枯拉朽之势,勇夺5000万吨持续稳产五连冠,成为中石油的当家花旦,绝对的主角。 2018年长庆油田有哪些大动作 1月份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474.163万吨,同比多生产2.9万吨。日均生产油气当量与年5000万吨稳产目标相比超出1.597万吨。 第一季度,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油气产量达到1377.38万吨,其中原油572.77万吨、天然气100.98亿立方米,折合油气当量1377.38万吨,同比增长19.34万吨。不仅如此,为了实现“稳油增气、持续发展”的目标,长庆油田计划今年生产原油2377万吨、天然气368亿立方米,全年实施钻井6000多口,进尺上千万米。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石油全年的钻井数也仅有9230口左右,进尺约为1950万米。与之对比可以看出来,长庆油田今年的钻井作业有大量增加。 6月26日统计数据显示,长庆油田年稳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已完成53.5%,“稳油增气、持续发展”战略迈出坚实步伐。 8月份,在内蒙古河套盆地突破40年找油不克的禁锢,擒获12.6方自喷高产油流,展示出良好勘探前景。 9月17日,在陕西某处的一口试油井获得日产86吨多的高产工业油流,预示着该处多个层系取得新突破,资源基础进一步巩固。 据报道,截至9月6日,因高含水沉睡2年的西峰油田2口井经过补孔措施重生,日增油分别达到6.3吨和3吨。截至9月18日,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已有70口长停井重获新生,累计增油5640吨。 除了重新启用关停的油井外,关停的气井也得到启用。据报道,截至9月18日,长庆油田已开展老井资料综合复查2000余口,制定气井措施挖潜方案350余口,已复产关停气井200余口,日增产气量达200万立方米以上,措施有效率及井均日增气量两项指标均创新高。 综合分析长庆油田2018年来的勘探开发现状,年初制定的5000万吨年产目标有望冲击至6000万吨!
  • 《年产超3000万吨!渤海油田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9
    • 1月9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最大海上油田——中国海油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达到3013.2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近50%。 3000万吨,相当于我国原油年产量的1/7,把这3000万吨原油开采出来,年均需要488口钻井同时作业,钻井总进尺112万米,相当于126.6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海油产量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投产50余年来,已发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4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近5000亿方,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4.93亿吨。 自2019年全面实施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以来,渤海油田连续勘探发现四个亿吨级油气田,三年共生产原油8535.3万吨、天然气91.5亿方。目前,该油田拥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180余个生产设施,已建成遍布环渤海三省一市,集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油气生产基地。 说起渤海湾盆地地质构造,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勘探总师薛永安直言其构造复杂,“就像一只‘金盘子’,掉在地上摔碎了又被踩了几脚,油藏分布十分零散复杂,而且还隔了一层海水,勘探开发难度更高。” 据了解,为了将这些分散的油藏找出来,渤海油田陆续应用“立体勘探”“集束勘探”“组合勘探”与“价值勘探”理念,探明储量不断攀升。进入“十三五”后,渤海油田又创新提出“湖盆成气”理论、“汇聚脊”成藏理论,发现多个亿吨级油气田,为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夯实了储量基础。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开发总师赵春明表示,渤海油田不仅油藏分散,且原油粘度大,以稠油油藏为主,要经济有效开发这些“低边稠”油田,难度极大。 为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海油已连续开展三次“优快钻井”提升行动,使平均钻井周期从57天下降至10天以内,钻井效率提升6—7倍,为渤海油田的快速发展打通了关键瓶颈,又相继攻克多项勘探开发系列技术难题,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近海勘探开发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看海上,海上原油产量增长看渤海。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阎洪涛表示,“十四五”期间,渤海油田将高质量推动“七年行动计划”,将渤海油田打造成为集勘探开发一体化、工程建设标准化、油气生产智能化、经营管理精益化的标杆能源基地,努力实现勘探大突破、原油硬增长、天然气大发展,确保2025年实现油气上产4000万吨。 作为我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已连续三年国内原油生产增量位居三大油公司之首。2021年,该公司国内生产原油4864万吨,同比增长323万吨,增量占国内原油总增量的80%左右。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将大力推动“增储上产攻坚工程、科技创新强基工程、绿色发展跨越工程”,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发挥海上油气增产对于我国油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降低对外依存度的重要作用,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