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超3000万吨!渤海油田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9
  • 1月9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最大海上油田——中国海油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达到3013.2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近50%。

    3000万吨,相当于我国原油年产量的1/7,把这3000万吨原油开采出来,年均需要488口钻井同时作业,钻井总进尺112万米,相当于126.6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海油产量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投产50余年来,已发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4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近5000亿方,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4.93亿吨。

    自2019年全面实施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以来,渤海油田连续勘探发现四个亿吨级油气田,三年共生产原油8535.3万吨、天然气91.5亿方。目前,该油田拥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180余个生产设施,已建成遍布环渤海三省一市,集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油气生产基地。

    说起渤海湾盆地地质构造,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勘探总师薛永安直言其构造复杂,“就像一只‘金盘子’,掉在地上摔碎了又被踩了几脚,油藏分布十分零散复杂,而且还隔了一层海水,勘探开发难度更高。”

    据了解,为了将这些分散的油藏找出来,渤海油田陆续应用“立体勘探”“集束勘探”“组合勘探”与“价值勘探”理念,探明储量不断攀升。进入“十三五”后,渤海油田又创新提出“湖盆成气”理论、“汇聚脊”成藏理论,发现多个亿吨级油气田,为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夯实了储量基础。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开发总师赵春明表示,渤海油田不仅油藏分散,且原油粘度大,以稠油油藏为主,要经济有效开发这些“低边稠”油田,难度极大。

    为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海油已连续开展三次“优快钻井”提升行动,使平均钻井周期从57天下降至10天以内,钻井效率提升6—7倍,为渤海油田的快速发展打通了关键瓶颈,又相继攻克多项勘探开发系列技术难题,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近海勘探开发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看海上,海上原油产量增长看渤海。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阎洪涛表示,“十四五”期间,渤海油田将高质量推动“七年行动计划”,将渤海油田打造成为集勘探开发一体化、工程建设标准化、油气生产智能化、经营管理精益化的标杆能源基地,努力实现勘探大突破、原油硬增长、天然气大发展,确保2025年实现油气上产4000万吨。

    作为我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已连续三年国内原油生产增量位居三大油公司之首。2021年,该公司国内生产原油4864万吨,同比增长323万吨,增量占国内原油总增量的80%左右。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将大力推动“增储上产攻坚工程、科技创新强基工程、绿色发展跨越工程”,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发挥海上油气增产对于我国油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降低对外依存度的重要作用,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2/01/09/detail_20220109115340.html
相关报告
  • 《渤海油田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0
    • 1月9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最大海上油田——中国海油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达到3013.2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近50%。 3000万吨相当于我国原油年产量的1/7,开采这3000万吨原油,每年平均需要488口钻井同时作业,钻井总进尺112万米,相当于126.6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海油产量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投产50余年来,已发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4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近5000亿方,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4.93亿吨。 自2019年全面实施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以来,渤海油田连续勘探发现四个亿吨级油气田,三年共生产原油8535.3万吨、天然气91.5亿方。目前,该油田拥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180余个生产设施,已建成遍布环渤海三省一市,集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油气生产基地。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开发总师赵春明表示,渤海油田不仅油藏分散,且原油粘度大,以稠油油藏为主,要经济有效开发这些“低边稠”油田,难度极大。 为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海油已连续开展三次“优快钻井”提升行动,使平均钻井周期从57天下降至10天以内,钻井效率提升6—7倍,为渤海油田的快速发展打通了关键瓶颈,此外,还相继攻克多项勘探开发系列技术难题。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近海勘探开发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 《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首次实现“绿电入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4
    • 记者4月13日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在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与冀北电力交易中心达成“绿电”采购交易后,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渤海油田秦皇岛32-6油田和曹妃甸11-1油田群的29个海上生产平台已全部接通绿色电力供应,使用绿电量近两千万度。 本次采购交易是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首次完成绿电市场化交易,也是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完成的单次最大绿电交易量,其交易总额达到1.86亿度,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6.4万吨。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首次用上“绿电”将对进一步改善环渤海地区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相较于其他发电方式,绿电对环境影响较小,它主要来源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较传统电力,绿电价格偏高,但其在发展中具备的优势显而易见。 渤海油田作为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多年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更好的保护”这一理念,继2021年突破“岸电入海”技术瓶颈后,2022年又在国内海洋石油行业中率先实现了“绿电入海”,将河北省张家口市的绿色风能和太阳能通过高压线路输送至渤海,让来自内陆地区的新能源成为海上生产平台的动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