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中空合金纳米管的控制合成与工程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1-17
  • 近十年来,在组成可控、结构精细的一维中空合金纳米管的合成和电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空心纳米管由于其良好的表面结构、尺寸、孔隙度和组成等特性,已成为燃料电池反应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电催化剂。此外,由于一维结构的自支撑能力,空心纳米管能够避免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的聚集和碳腐蚀,这是目前广泛研究的碳负载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另外两个问题。目前,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催化剂的高活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摘要综述了一维中空合金纳米管的结构和组成特性,该材料具有大量的活性位点、电解质/反应物浸渍的空隙空间和抑制团聚的结构稳定性。综述了具有可控结构和组成的空心合金纳米管可控合成的硬模板和自模板方法的研究进展。利用其独特的性质和方便的合成方法的优势,1D空心纳米管的能力,然后讨论了它们在燃料电池相关电催化中的应用实例。最后,总结了该领域尚存在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为未来1D中空合金纳米管材料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文章发布于2019年1月15日

相关报告
  • 《过程工程所等制备出高电催化性能纳米合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03
    • 纳米级的金属合金(纳米合金)在电催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纳米合金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活性金属的电子构型并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其在电催化反应中的活性,耐久性和选择性方面的性能。 与廉价的过渡金属合金化是减少使用相对昂贵的金属(例如Pt和Pd)的有效方法,通常可以通过湿化学方法合成和定制由可混溶金属组成的纳米合金。然而,由于化学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由各种不混溶的金属或不相似元素组成的纳米合金(称为高熵纳米合金)的工程设计仍然具有挑战性。 最近,首尔国立大学(SNU)的MansooChoi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IPE)的杨军教授提出了一种名为“电火花(Sparking Mashup)”的用于电催化应用的非常规纳米合金合成方法。利用该技术,他们制备出包括互溶金属、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在内的平均粒径为5nm的55种不同的合金纳米颗粒,成功突破湿化学方法在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合成中的局限性,所获得的纳米合金的组成和尺寸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参数来控制。 得益于它们的微小尺寸,不同组分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以及清洁的表面,所制备的含Pt/Pd纳米合金在甲醇和乙醇的电催化氧化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研究的下一个目标集中在优化含Pt/Pd的纳米合金上,以进一步提高其在直接酒精燃料电池中催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杨教授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可以为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及其他领域创造出具有成本效益,高活性和持久性的电催化剂。”
  • 《“化学能高效转化碳基纳米电催化剂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总结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1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化学能高效转化碳基纳米电催化剂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总结会顺利举行 2019年7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南京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化学能高效转化碳基纳米电催化剂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总结会在上海高研院召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唐勇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邢巍研究员、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中心何丹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朱新坚教授、复旦大学余学斌教授、上海高研院封松林研究员、上海高研院魏伟副院长和科技发展处负责人张丽亮以及项目组成员共计5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杨辉研究员主持,上海高研院副院长魏伟致欢迎辞。 杨辉首先介绍了课题的中期评估要求以及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三个课题围绕中期目标和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分别汇报了课题计划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进展、课题间的合作以及下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等。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了各课题在前两年围绕项目总目标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顺利完成了中期预定任务和目标,同时对各课题今后三年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各课题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