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粒子的蛋白质组学揭示了病毒形态形成时和核孔蛋白Nup98的重要作用》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02-23
  • 研究者从肝癌细胞培养基中分离出丙肝病毒,研究与成熟病毒粒子相关的病毒、宿主编码蛋白的蛋白质组学。使用两种不同的亲和纯化流程,研究者发现四种病毒和人类的46种细胞蛋白与丙肝病毒共纯化。确定了成熟衣壳蛋白的C末端和可重复检测的低水平的非结构蛋白NS3。

相关报告
  • 《丙肝病毒感染中被忽视的载脂蛋白E交换的重要作用》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发布时间:2016-10-21
    • 丙肝病毒(HCV)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装配与脂蛋白通路紧密相关。可交换载脂蛋白E(apoE)被掺入到感染性HCV病毒颗粒中,并且对于感染性HCV病毒体形态的发生和进入非常重要。此外,病毒体apoE水平与其逃避E2抗体中和的能力正相关。然而,apoE交换在HCV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中,通过感染apoE敲除和衍生的具有HCV的apoE拯救细胞来评估apoE表达与对HCV感染的细胞容许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免疫沉淀,感染性测试和病毒基因组定量评价脂蛋白和HCV脂质病毒颗粒(LVP)之间的apoE交换。应用细胞和肝素柱结合测定来确定具有不同水平的掺入的ApoE的LVP的附着效率。结果表明,HCV感染的细胞容许性由外源性apoE相关脂蛋白决定。
  • 《超变区1对含有进入因子和脂蛋白的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李爱花
    • 发布时间:2014-10-17
    • 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与脂蛋白相关并通过至少4种细胞进入因子感染细胞。这些因子包括清道夫受体B族I型(SR-BI), CD81, 连接蛋白claudin1 (CLDN1), 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OCLN)。在HCV细胞进入时哥哥宿主因子的特异性功能和介导这些因子相互作用的病毒结构域所知甚少。病毒包膜蛋白2(E2)的超变区1(HVR1)与SR-BI的利用并隐藏病毒CD81的结合位点有关。去除这个结构域将改变病毒体的密度。比较野生型HCV和病毒成熟中缺失这个结构域的脂蛋白相互作用,表面依附,受体利用和细胞进入后发现,HVR1的缺失不影响CD81, CLDN1, 和OCLN的利用。然而,与野生型HCV不同,HVR1缺失病毒未被靶向SR-BI的抗体和小分子中和。然而,SR-BI细胞表面表达的调节对两种病毒感染有效性的改变相似。亲和纯化病毒分析显示ApoE参入有或无HVR1的病毒的水平相当。然而,参入这些病毒的ApoE被ApoE特异性抗体差异识别。因此,SR-BI在细胞进入时至少有两种功能。一是被SR-BI靶向分子中和,这只对野生型HCV起作用。二是对两种病毒都重要但明显未被升高的SR-BI结合抗体和小分子激活。另外,HVR1可调节病毒相关ApoE的结构和/或表位暴露。 重要性:细胞进入依赖SR-BI,无关HVR1的存在与否。这个结构域调节病毒颗粒表面的ApoE的性质。这项发现有利于SR-BI靶向抗病毒物质的开发,强调了SR-BI在HCV细胞进步时的独立功能并揭示出HVR1对病毒相关脂蛋白的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