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油服斯伦贝谢换帅:新的挑战和机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6
  •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 N.V.)的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8月1日起,法国人奥利弗·勒佩奇(Olivier Le Peuch)正式从挪威人吉布斯贾德(Paal Kibsgaard)手中接过这家公司CEO的职位,并于同日成为董事会成员。吉布斯贾德即日起正式退休并卸任董事会主席,非独立董事马克·帕帕(Mark G. Papa)将担任董事会非执行主席一职。

    斯伦贝谢的八年吉布斯贾德时代

    在退休前,吉布斯贾德已执掌斯伦贝谢八年之久。

    刚刚履新的勒佩奇或许感到幸运。毕竟,在吉布斯贾德这位老兵的治理下,斯伦贝谢不仅挺过了2014年油价暴跌后的危机,还在竞争对手哈里伯顿(Halliburton)和贝克休斯(Baker Hughes)2016年合并失败的助力下,进一步稳固了其全球油服老大的位置。

    2013年和2014年,斯伦贝谢曾分别创下年净利润68亿美元、年营收485亿美元的记录,该记录至今仍无法突破。

    2014年,国际油价在短短数月间从超过110美元/桶跌至60美元/桶以下。急速变化的原油市场,迅速打断了斯伦贝谢之前已数年节节高升的财务数据趋势,也为吉布斯贾德担任CEO前三年期间力推的扩张黄金时光划下了句点。

    为了应对油价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解决快速扩张带来的人员与机构冗杂问题,吉布斯贾德在两年内先后多次宣布规模巨大的裁员计划。

    2015年初,斯伦贝谢宣布裁员9000人;仅三个月后,宣布将裁员范围扩大至2万人,这已是当时员工总数的15%;2016年初,在公布一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再次裁员1万人……根据《休斯顿纪事报》的不完全统计,斯伦贝谢在四年内裁员多达7万人。

    吉布斯贾德应对危机的举措并不只有裁员这一条路。

    尽管裁员规模多达7万人,但斯伦贝谢的总员工数在四年内仅从12.6万人下降至10万余人。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主要来源于该公司2014年在硅谷开设的软件技术创新中心。吉布斯贾德相信,即便在石油行业,代表着精益生产和削减成本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才是“未来的钻头”。

    2015年,斯伦贝谢耗资127亿美元收购了油田设备制造商卡梅隆国际(Cameron International);2017年3月,斯伦贝谢和曾经全球第四大油服威德福成立了合资公司OneStim,后于同年12月底,收购了后者的水力压裂业务。这也算是斯伦贝谢?对于北美页岩革命的积极回应。

    凭借着这份不俗的成绩单,吉布斯贾德的总薪资水涨船高。他的基础工资为200万美元,但2017年和2018年最终分别拿到2080万和1620万美元的薪酬。2016年,他还被挪威媒体e24评为挪威收入最高之人。

    或许正因为吉布斯贾德带领斯伦贝谢成功度过了危机,该公司已经宣布,在接下来的三年内,仍将向已无官一身轻的他每年支付200万美元的过渡咨询服务费用。

    斯伦贝谢的勒佩奇新时代

    纵然有着前任打下的良好基础,法国人勒佩奇的新任务并不会少。

    虽然经历阵痛后的斯伦贝谢在2017年和2018年再次进入营收增长轨道,但营收水平距离2014年的巅峰仍然差距巨大。目前,斯伦贝谢540亿美元的市值仅是2014年最高峰152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被营收重新增长掩盖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财务数据:债务。

    大面积的裁员、赔偿以及进一步的收购,都推高了斯伦贝谢的净负债。2015年以来,公司的净负债已从55.47亿美元直线上升至132.74亿美元。如果国际原油市场再次出现大波动,等待斯伦贝谢的会是债务危机吗?

    至少从7月19日斯伦贝谢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上看,这种可能性依然无法忽视。

    二季度,斯伦贝谢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微跌0.4%,达82.69亿美元;净利润4.9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但截至6月30日,公司净负债147.28亿美元,比2018年末多出15亿美元,增幅超过11%。

    早在5月24日,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已把斯伦贝谢的债券评价从AA-级向下调整至A+级。

    勒佩奇时代的斯伦贝谢要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则来自过去数年间北美大地上的页岩革命。

    随着今年国际天然气价格的大跌,加上俄罗斯天然气借机在欧洲大肆抢夺市场,北美的页岩气光环正在慢慢褪去。

    正如标准普尔在调整斯伦贝谢的债券评级时所言,“在股东的压力下,油气勘探和开采公司正在控制开支,这将减少对油田服务的需求,油服公司无法再回到2014年时期的高利润率时代”。

    北美业务的退烧也体现在了二季度财报上。斯伦贝谢营收的零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北美业务的拖累,该地区28亿美元的营收同比下滑了11%,全球其余地区均是增长趋势。

    我们预计,北美市场的未来前景依然艰难,特别是水力压裂的设备过剩问题。”勒佩奇在财报会上也坦诚了这点。勒佩奇同时强调,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将给2019年带来增长动力。此前,挪威能源咨询公司雷斯塔德(Rystad Energy)预估,到2025年,海上石油服务需求将增长45%。

    目前为止,勒佩奇尚未公布其构想的战略方向。但可以确定的是,除了瞄准海上油服外,斯伦贝谢仍将继续摆脱以生产管理业务(SPM)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项目,以改善资产负债表。这一点在公司CFO西蒙·阿雅特(Simon Ayat)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得到了确认,该公司在加拿大和阿根廷的SPM投资,可能将出现在出售名单上。

    现年55岁的勒佩奇能够带领斯伦贝谢重回2014年的巅峰吗?

    至少,不同于科班出身的石油人吉布斯贾德,硕士毕业于波尔多国立高等电子学院微电子专业的勒佩奇,将注定会为这家全球第一的油服公司带来些许新元素。

相关报告
  • 《全球油服业复苏面临多重挑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4
    • 日前,能源行业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发布报告称,2020年,全球油服行业的业绩已跌至近16年来的新低,油服企业去年达成的合同总价值同比下跌幅度高达30%以上。在全球经济活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能源业普遍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油服行业回暖仍需一定时日。 2020年业绩“最糟糕” 雷斯塔能源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油服企业达成的合同总价值约为4460亿美元,较2019年的6410亿美元锐减了近2000亿美元。报告指出,自2014年油价暴跌至2020年期间,油服行业始终受到低利润率的困扰,加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油服行业陷入整体低迷。 数据显示,对于2020年全球油服产业链来说,油气设备建设、安装、施工等领域遭遇的冲击最大,同比2019年,这一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总量下降了59%以上。同时,油服仪器制造等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总量同比也下降约46%。而在工程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总量则减少了41%左右。其中,包括钻探设备服务、地质勘探研究、陆上或海上钻井、海底电缆铺设等领域,达成合同总价值同比下降均在30%以上。 与上述领域相比,2020年受负面影响较小的领域包括开展油气田运营支持等业务的企业,它们在这一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同比下降幅度约为9%。而海上油田海底服务、海上设施租赁这两大细分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分别同比下降9%和1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雷斯塔能源的统计数据,油服行业中仅有油田运维业务表现相对较好。2020年,这一细分领域达成的合同总价值较2019年出现了2.1%的增幅,达到720亿美元。 能源转型带来更大挑战 综合全球多家油服企业公布的业绩情况,2020年对于油服行业来说可谓“损失惨重”。 根据贝克休斯最新披露的数据,2020财年,该公司预计税前损失达到152亿美元。全球最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则称,该公司2020年全年收入约为2360亿美元,较2019年的3290亿美元下降明显,税前亏损则达到了1120亿美元。这一业绩现状也直接导致该公司在去年解雇了超过2万名员工。 雷斯塔能源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油服供应商基本都面临着生存问题。按照当前企业本身的运营模式以及市场情况,他们是否能够建立长期可行的企业战略将尤为重要。“目前,全球金融界已不再像以前一样青睐油气行业。由于能源转型这一浪潮,全球油气市场已面临贬值的风险。” 雷斯塔能源认为,在经历了去年全行业的低迷,加上全球积极推进低碳转型,广大油服企业为了生存将不得不寻求改变。 彭博社撰文指出,今年全球能源行业仍需保持警惕,贝克休斯、哈里伯顿以及斯伦贝谢等油服巨头在2020年里减少了数万个工作岗位,并减记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雷斯塔能源则在报告中建议称:“我们希望油服企业能够尽快调整策略,解决企业暴露出来的短板。尽管2021年发展形势可能预期向好,但由于全球都在积极拥抱能源转型,油服行业可能仍将难以恢复其往日荣光。” 行业巨头仍保持乐观情绪 不过,也有多家油服企业表示,对今年全球油气市场的复苏持乐观态度。多家跨国油服企业的高管表示,在“OPEC+”减产、大规模使用疫苗等因素的推动下,今年全球油气行业预计将有所回暖,油服行业也将走出“谷底”。 斯伦贝谢首席执行官Olivier Le Peuch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相信全球原油需求最迟会在2023年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如果宏观经济情况不出现大的变化,北美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油气行业活动将会显著增加。” 另一油服巨头哈里伯顿也表示,预计2021年下半年,北美以外的市场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贝克休斯公司则预计,拉丁美洲、北海地区和中东地区将出现温和复苏。 事实上,从企业动向来看,油服企业对于美国页岩气的投资已大幅减少,并将投资大量转向其他市场。从整个油服行业来看,2021年北美以外的油气市场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复苏。 根据今年1月斯伦贝谢公布的2020年财报,该公司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客户在海外油气田的支出将有所增加。 市场研究机构Bloomberg Intelligence也发布报告称,2020年北美以外地区油气钻井活动情况相对较好,但要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仍需要更长时间。该报告同时预测,今年全球油气行业上游勘探钻井等领域的支出预计同比将出现20%的下降。
  • 《6000万吨!我国第一大油田年产量创纪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30
    • 中国石油在京宣布,截至27日上午10时,其旗下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达到6000.08万吨,其中原油2451.8万吨、天然气445.31亿立方米)。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首个6000万吨级大油田就此横空出世。   中国石油表示,此前,位于东北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27年(1976年—2002年),创造了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5000万吨,也定格了我国油田年产量的上限。而长庆油田年产量突破6000万吨,不仅重新定义了我国第一大油田,对双循环新格局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深具意义,更在技术上突破了世界油气开发领域的多个禁区,创造了被称为“磨刀石”的特低渗透地质条件下油气高效、经济开发的新世界奇迹。   长庆油田方面介绍,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该油田,是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其显著特点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   在地质认识和资源勘探上,长庆油田历经近50年基础研究、科技攻关,专注于地质演化规律、油气生成基础研究,形成了快速获取油气资源的5大原创性理论认识,掌控了盆地油气资源主动权,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9亿吨、天然气储量4万亿立方米。   在油气开发上,面对“三低”油气田“多井低产”现实,长庆油田从低渗透油田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解放致密气,到实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5大类低渗透油气田低成本开发模式。其中,安塞油田从发现到规模开发,前期技术攻关就花了8年时间,开创了我国特低渗油田经济有效开发之先河。新世纪初,技术人员在毛乌素沙漠历经6年实践探索,才使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苏里格气田实现效益开发。在近两轮国际超低油价倒逼局面下,长庆油田不断挑战“非常规”油气开发极限,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垄断,掌握了水平井优快钻井、体积压裂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致密气、页岩油开发的世界难题,先后建成国家级百万吨页岩油示范区、30亿立方米致密气高效开发示范区,引领我国油气开发进入“非常规”时代。   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有关的“长庆油田6000万吨以上稳产可持续多久”的提问时,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何江川表示,基于资源优势的积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低成本模式的创新,长庆油田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把油气年产量提升到6800万吨;“希望到本世纪中叶,仍能持续稳产60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