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服业复苏面临多重挑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4
  • 日前,能源行业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发布报告称,2020年,全球油服行业的业绩已跌至近16年来的新低,油服企业去年达成的合同总价值同比下跌幅度高达30%以上。在全球经济活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能源业普遍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油服行业回暖仍需一定时日。

    2020年业绩“最糟糕”

    雷斯塔能源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油服企业达成的合同总价值约为4460亿美元,较2019年的6410亿美元锐减了近2000亿美元。报告指出,自2014年油价暴跌至2020年期间,油服行业始终受到低利润率的困扰,加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油服行业陷入整体低迷。

    数据显示,对于2020年全球油服产业链来说,油气设备建设、安装、施工等领域遭遇的冲击最大,同比2019年,这一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总量下降了59%以上。同时,油服仪器制造等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总量同比也下降约46%。而在工程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总量则减少了41%左右。其中,包括钻探设备服务、地质勘探研究、陆上或海上钻井、海底电缆铺设等领域,达成合同总价值同比下降均在30%以上。

    与上述领域相比,2020年受负面影响较小的领域包括开展油气田运营支持等业务的企业,它们在这一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同比下降幅度约为9%。而海上油田海底服务、海上设施租赁这两大细分领域达成的合同价值分别同比下降9%和1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雷斯塔能源的统计数据,油服行业中仅有油田运维业务表现相对较好。2020年,这一细分领域达成的合同总价值较2019年出现了2.1%的增幅,达到720亿美元。

    能源转型带来更大挑战

    综合全球多家油服企业公布的业绩情况,2020年对于油服行业来说可谓“损失惨重”。

    根据贝克休斯最新披露的数据,2020财年,该公司预计税前损失达到152亿美元。全球最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则称,该公司2020年全年收入约为2360亿美元,较2019年的3290亿美元下降明显,税前亏损则达到了1120亿美元。这一业绩现状也直接导致该公司在去年解雇了超过2万名员工。

    雷斯塔能源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油服供应商基本都面临着生存问题。按照当前企业本身的运营模式以及市场情况,他们是否能够建立长期可行的企业战略将尤为重要。“目前,全球金融界已不再像以前一样青睐油气行业。由于能源转型这一浪潮,全球油气市场已面临贬值的风险。”

    雷斯塔能源认为,在经历了去年全行业的低迷,加上全球积极推进低碳转型,广大油服企业为了生存将不得不寻求改变。

    彭博社撰文指出,今年全球能源行业仍需保持警惕,贝克休斯、哈里伯顿以及斯伦贝谢等油服巨头在2020年里减少了数万个工作岗位,并减记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雷斯塔能源则在报告中建议称:“我们希望油服企业能够尽快调整策略,解决企业暴露出来的短板。尽管2021年发展形势可能预期向好,但由于全球都在积极拥抱能源转型,油服行业可能仍将难以恢复其往日荣光。”

    行业巨头仍保持乐观情绪

    不过,也有多家油服企业表示,对今年全球油气市场的复苏持乐观态度。多家跨国油服企业的高管表示,在“OPEC+”减产、大规模使用疫苗等因素的推动下,今年全球油气行业预计将有所回暖,油服行业也将走出“谷底”。

    斯伦贝谢首席执行官Olivier Le Peuch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相信全球原油需求最迟会在2023年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如果宏观经济情况不出现大的变化,北美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油气行业活动将会显著增加。”

    另一油服巨头哈里伯顿也表示,预计2021年下半年,北美以外的市场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贝克休斯公司则预计,拉丁美洲、北海地区和中东地区将出现温和复苏。

    事实上,从企业动向来看,油服企业对于美国页岩气的投资已大幅减少,并将投资大量转向其他市场。从整个油服行业来看,2021年北美以外的油气市场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复苏。

    根据今年1月斯伦贝谢公布的2020年财报,该公司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客户在海外油气田的支出将有所增加。

    市场研究机构Bloomberg Intelligence也发布报告称,2020年北美以外地区油气钻井活动情况相对较好,但要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仍需要更长时间。该报告同时预测,今年全球油气行业上游勘探钻井等领域的支出预计同比将出现20%的下降。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IEA:石油需求复苏面临挑战 》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7-16
    • 据 7月10日Rigzone报道,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对全球石油需求前景表示乐观,但警告称,疫情的再次爆发可能会阻碍全球石油需求的复苏。 该机构称,二季度燃料消耗量的下降幅度略低于此前的预估,随着经济活动恢复,未来三个月需求将大幅反弹。 IEA预计,随着欧佩克及其盟友坚持大幅减产,巨大的库存将会减少。 国际能源署表示 :“病例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国家还在不断增长,这提醒我们,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对我们市场前景带来了几乎可以肯定的下行风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油价较 4月底触及的低点上涨了一倍多,上周五在伦敦市场交易价格接近每桶42美元,原因是燃料消费量增加,原油供应受到控制。 然而,人们仍能感受到危机的冲击仍在持续。全球石油需求今年将减少 790万桶/天,降幅约为8%。尽管这仍是创纪录的需求削减,但并不像上个月预期的那样糟糕,当时该机构预计日消耗量将下降830万桶。 IEA将其对危机最严重的第二季度的需求评估上调了150万桶/天,不过这仍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17%。 据该机构指出,进入第三季度,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全球石油消费量将较前三个季度增加约 14%,达到日均9430万桶。 需求反弹,再加上欧佩克及其盟友的严格减产,加上其他国家的减产,应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今年上半年积压的大量库存。 6月份,全球石油供应跌至8690万桶的九年来最低水平,因欧佩克兑现了所有承诺,同时投资削减和钻井减少打击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产量。 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 23个国家组成的欧佩克+联盟已经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减产承诺,减产量几乎占全球供应量的10%,以重新平衡市场和支撑油价。国际能源署表示,由于沙特为加快复苏进程而进一步减产,减产幅度甚至超过了6月份承诺的规模。
  • 《2024年预计将反弹,但仍面临挑战》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2-02
    • 尽管2023年市场条件严峻,但预计2024年将实现9%至12%的复苏。 以下是2024年的一些关键趋势: 服务器市场预计将呈上升趋势,受人工智能业务的推动。通道库存的减少正在进行中。 电信市场显示出减缓的迹象,全球仅在部分地区继续推出5G。爱立信和诺基亚预计将继续在与华为的市场份额激烈竞争中。 全球消费者信心仍然较低,尽管在2023年中期略有改善。这可能抑制对消费电子的需求,但预计将有弱势复苏。 工业和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些初步的疲软迹象。 芯片上晶片上基板(CoWoS)出现短缺,2024年有轻微扩张。由于人工智能应用推动的先进封装需求,市场将在短期内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由于消费者和数据中心需求以及价格调整的推动,内存市场将实现显著增长。 全球供应链状况2023年 在不久的过去,新冠疫情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突显了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导致芯片短缺并干扰了各个行业的生产。随着对半导体的需求持续增长,政府和行业参与者正在探索加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的方法。这包括多样化生产地点、投资国内芯片制造能力以及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 半导体厂商竞争:TSMC、三星和英特尔挑战技术极限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TSMC)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2023年占据了惊人的13%的总市场份额。如果考虑到TSMC仅提供代工服务,该公司在2023年代工业务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58%。 为保持领先地位,TSMC正在积极投资扩大其产能,并开发次-2纳米的代工厂。该公司宣布计划在台湾建设四座先进工厂,并通过在亚利桑那(3-至4纳米工艺节点)、日本(12–28纳米)和德国(12–28纳米)建立新设施来扩大其全球业务。这些扩张反映了TSMC对创新的承诺,以及其满足对更小、更快、更强大芯片不断增长需求的能力。 与此同时,三星正在加强其在韩国的地位,这是其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中心。该公司在得克萨斯州的工厂将在无线通信应用中提供11至14纳米FinFET技术,突显了三星在先进芯片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 CPU先驱英特尔通过其18A工艺节点,一个承诺推动半导体制造边界的技术,旨在重新夺回代工服务的主导地位。该公司正在大力投资国内和欧洲设施,以将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变为现实。 开发和制造次-2纳米代工厂的竞争正在加剧,TSMC、三星和英特尔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公司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确保它们在这个关键行业中稳固地占据地位,以确保世界能够获得驱动现代技术的前沿芯片。 美国无厂半导体公司继续占主导地位美国无厂半导体公司继续占主导地位。GPU开发商英伟达已经大胆地升至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第二位,2023年市场份额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1%,并达到了1.21万亿美元的市值,使其成为全球第六大市值最高的公司。在2023年,英伟达的倍增器(市值除以年度收入)达到了20多倍,在该市场,2022年的倍增器平均为3.9,2023年为7.7。英伟达的迅猛崛起归因于对其强大GPU的不可满足的需求,尤其是在各种人工智能应用中使用的大型语言模型领域。 另一方面,英伟达、AMD和英特尔在AI芯片上的竞争将有一个明显的赢家:TSMC。预计英伟达将在2024年将其AI芯片订单翻倍,达到100万片,英特尔将在2024年为其月湖芯片订购价值40亿美元的3纳米芯片,AMD预计今年将订购约50万片。TSMC将使用5纳米和3纳米工艺技术生产这些芯片。 像谷歌、亚马逊、微软和Meta等巨头正在积极开发为AI应用量身定制的定制硅芯片。这些专门的芯片提供定制的性能和效率,在利润丰厚的人工智能市场中赋予竞争优势。 然而,创建这些定制芯片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即非循环工程费用。尽管这可能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承诺,但考虑到这些公司要在竞争对手中区别自己并确立自己作为AI创新先驱的地位,这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在市值水平上,Broadcom取代了TSMC,排名全球半导体公司第二位。Broadcom在2023年底的估值较2022年底增长了111%;其上升可以归因于对软件公司VMware的近610亿美元的收购。整个半导体行业在2023年经历了同样令人瞩目的增长轨迹,市值较上一年激增了72%。这一激增突显了半导体行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推动未来技术进步方面的持久重要性。 中国扩大半导体雄心:构建本地生态系统,追逐技术领导地位在半导体的动态领域,中国正在朝着发展强大的本地生态系统迈出重要步伐。根据SEMI World Fab Forecast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将建设惊人的18家新的晶圆厂。这一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反映了中国政府坚定承诺在对美制裁持续的背景下促进国内芯片发展。 这次晶圆厂建设的激增无疑将加强中国的产能,尤其是在成熟的节点技术方面。芯片供应的增加不仅将满足国内产业不断增长的需求,还将加剧在汽车、工业和其他市场中至关重要的模拟和离散芯片的竞争。 在技术实力方面,华为的Mate 60智能手机是一次卓越的展示,采用SMIC的7纳米技术,突显了中国对先进芯片制造的不懈追求。这款高端设备的成功生产表明中国有能力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竞争,即使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蔚来最近推出了其首款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芯片NX9031,采用5纳米工艺,拥有超过500亿个晶体管。 欧洲半导体地位:推进技术、多元化产品和投资欧洲继续保持重要地位。全球光刻系统领导者ASML准备向代工领导者交付高数值孔径(NA)(0.55 NA)的EUV机器,用于开发次-2纳米技术。这些突破性的机器预计每台成本约5亿至6亿美元,将在制造更小、更强大的芯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尽管美国对向中国供应EUV工具的限制,ASML仍将是先进光刻机的市场领导者。 其他欧洲集成器件制造商,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罗伯特·博世,通过保持市场份额并专注于积极投资碳化硅和氮化镓技术用于电力应用,展示了它们的韧性。这些材料在性能和效率上优于传统的硅,对于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技术至关重要。 2023年,欧洲也见证了投资活动的激增,各个领域的创新初创公司吸引了超过34亿美元的投资。最值得注意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电动汽车应用上,占总资金的27%。量子应用引起了极大关注,吸引了16%的投资,其次是显示(7%)、无线通信(6%)和光子学(6%)。 在众多新兴企业中,法国的Aledia获得了1.27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和制造用于显示应用的微型LED芯片。荷兰的Smart Photonics筹集了1.1亿美元,旨在成为纯粹的磷化铟(InP)晶圆提供商,为数据通信/电信和传感应用提供服务。法国的Pasqal通过获得1.087亿美元的投资取得了显著突破,用于建造基于中性原子的量子计算机。法国的SiPearl筹集了8200万美元,用于生产专为高性能计算应用而设计的微处理器。瑞士的Kandou以72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数据中心连接领域的领导者,推出了一款支持PCIe 5.0和CXL 2.0标准的多协议重定时器。欧洲的量子计算领域也获得了动力,英国的Oxford Quantum Circuits筹集了1亿美元,成为量子计算作为服务的领先提供商。法国的Quandela通过5300万美元的投资进一步拓展了量子计算的范围,专注于开发光子量子比特发生器和纠缠系统。 这些对欧洲初创企业的投资展示了该大陆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及致力于推动半导体在各种应用领域取得进展的承诺。随着对半导体的需求不断增长,欧洲有望在塑造这一关键技术未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