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武汉光谷蓄势待发》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7
  • “春天之后是夏天,中国有14亿人,他们的衣食住行,就是企业家的经济。”疫情期间,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每日一篇“战疫日记”向外传递武汉抗击疫情的声音。近日,他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距上海、重庆均有1000?1200公里水道航程,是长江经济带的“腰眼”,被称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
    2019年前三季度,武汉以11528.4亿元的GDP总量提前跻身“万亿俱乐部”名单,城市实力提升的背后,是产业的支撑。
    武汉市东南部的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别称“中国 ? 光谷”,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汇聚了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
    光谷也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在春节期间基本没有安排生产的惯例,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
    春节期间,即使处在疫区,光谷的一些产业园区,依旧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等均实现了“封城不封产”。
    这也缘于一些产品的特殊性。2月24日,一位面板行业工程师告诉我们,“芯片和面板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在很小的空间内堆积了大量的电路,电路是一层层的立体设计,这就需要制造过程中每一层都可以精准地对到上一层。如果把产线停下来,会导致机台精度、寿命受损,生产到一半的产品成为废品。”
    但并不意味着光谷这里平静,一场与疫情的抗争在悄然展开。
    随着疫情防控升级,放假员工无法赶回轮换,在岗员工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极大压力,频频向外发出“减产休息”的呼声。
    中小企业主最为焦虑,每日承受着项目延期、客源流失以及资金短缺的压力,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企业每天昂首期盼着一纸复工通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2月2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
    “对于光谷大部分企业来说,一季度产能会受到影响,全年销售预计将低于去年同期,政府部门也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帮助企业来缓解压力。”2月23日,叶青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
    开工难,不开工也难。疫情下,不论光谷的企业哪种选择,都难。

    不能暂停的生产
    “由于行业特殊,员工需要在恒温恒湿的无尘车间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所以相当于是所有员工在同一个密闭的中央空调系统里。”2月16日,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武汉工厂(下简称“武汉华星”)的工程师吴轶(化名)告诉我们。
    武汉是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柔性显示和新一代大尺寸高端显示面板基地,京东方A(000725.SZ)、华星光电、深天马A(000050.SZ)3家企业在此布局了5条生产线,其中,华星光电、深天马A均选址在光谷。
    即使工厂坐落于疫情起源地武汉,厂区近3000人中已经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依然不能放慢生产的脚步,生产线在春节期间一直接近满产状态。
    吴轶告诉我们,由于员工只有平日一半在岗,工作强度接近平时的两倍,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长10-12小时。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累是一方面,他最大的担忧,还是来自于病毒感染的风险。
    武汉华星光电员工王欣(化名),提供给我们的一份内部通报文件显示,截至2月15日20点,武汉华星累计发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共263人,其中经医院诊断排除218人,厂区宿舍自行隔离45人,其中密切或间接接触发热人员隔离25人,1例确诊病例。
    2月20日,TCL华星相关负责人回复我们:“确诊病例系该员工休假外出期间感染,第2天发现当日就医隔离,曾与其接触的20人也即时隔离观察。”
    2月21日,该负责人表示,该确诊病例已从方舱医院出院。
    针对密闭厂房存在的病毒传播风险,TCL华星在书面回复中表示,洁净室内风机过滤单元隔离效率大于99.97%,进出入洁净室管理程序严格,需两次洗手后戴手套、多次风淋,洁净室避免了飞沫传播,无法揉眼,无法吃东西,可避免病毒传播。
    但员工仍然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相关报告
  • 《2018生物制药与技术中国展蓄势待发》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2-28
    • 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促使生物制药行业以创新发展的姿态抢占着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市场前景。从目前全球生物药的数量布局来看,美国生物药数量最多,中国位居第二,该现象背后,我国制药政策红利、市场环境、海外研发人员回流等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生物技术药在各大治疗领域也均已获得举足轻重的份额,在全球销售额排名前三十的药物中占据三分之一。2017年中国生物药行业市场规模为4937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853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1%,增长速度将高于医药市场的其他领域。 在此背景下,“2018生物制药与技术中国展”(BioPh China 2018)将于2018年6月20-2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5馆隆重开幕。展会由欧洲博闻展览咨询有限公司(UBM EMEA)、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CCCMHPIE)主办,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UBM Sinoexpo)协办。自2012年以来,展会聚焦生物科技、临床试验,集中展示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疫苗、细胞治疗等重点领域,为生物制药、生物技术、新药研发、医药投资等板块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领先的产品展示、知识共享、技术交流、服务转化的国际化拓展平台。
  • 《A股:风电概念,蓄势待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12
    • 风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一个发生身边明显的现象是这几年许多边远农村的山上都装满了一个一个的风电项目,这些年可谓发展迅速。 展望未来,为了达到我国提出的“3060”碳排放目标,“十四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到36GW,较“十三五”年均装机提升幅度达44%,风电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趋势。 作为风电的重要分支,未来海上风电机会或许更大:2019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GW,累计装机5.39GW,占总风电装机量的3%;反观全球海上风电,其占风电总比例达4.5%。作为拥有优质海上资源的国家,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潜力超过3000GW,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从数据上看,预计2020年底海风累计并网8.7GW左右,剩余存量核准项目22GW,“十四五”并网期间年均新增并网可达4.4GW,约占全球新增海风装机的34%,为全球最大的海风市场。 由此可见,未来海上风电领域的发展空间较大,是风电行业内较为优质的赛道,而赛道内海上业务较多的企业有望在风电发展的浪潮下更加受益。二级市场上近期风电板块调整也较为充分,考虑未来良好的基本面,可谓蓄势待发,近两天也有机构资金开始回补,帮主认为风电,特别是海上风电的上市公司,后期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