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其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综述研究》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12-28
  • 降低HIV的传播,强调开展常规HIV病毒检测及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重要性。关于HIV制定的90-90-90目标是指,到2020年实现90%的HIV感染者能够被诊断,90%确诊的HIV病例能够得到治疗,90%的治疗能够实现病毒抑制。了解每个个体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的治疗决定的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依从性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03-2013年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有关该主题发表的文献及灰色文献进行了综述。数据库检索得到17个研究,另有11个报告也被纳入分析。研究发现,个体开始ART治疗的能力和动机被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人际间,3个研究)和更广泛的结构因素(人际外,15个研究)所影响。因此人们开始评估开始和坚持ART治疗的成本及收益,这其中生物医学因素发挥着重要而往往附属性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因素对ART治疗的障碍影响较大,突出了在获得HIV治疗服务方面与健康不平等性相一致。迫切需要在HIV阳性人群中开展定性社会研究加以明确。

相关报告
  • 《美国 HIV 感染女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和多药治疗的双重轨迹》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3-05-19
    • 背景 使用五种或更多药物的多药治疗可能会增加不依从处方治疗的风险。我们旨在确定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轨迹与多药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我们纳入了 18 年至 2014 年在美国参加妇女机构间 HIV 研究的 HIV 感染者(≥ 2019 岁)。我们使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GBTM)来确定ART和多药治疗依从性的轨迹,并使用双重GBTM来确定依从性和多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总体而言,有1,538人符合条件(中位年龄为49岁)。GBTM分析显示,有五条潜在的依从轨迹,42%的女性处于持续中等的轨迹。GBTM确定了四种多药治疗轨迹,其中45%被归类为持续低组。 结论 联合模型没有揭示ART依从性和多药治疗轨迹之间的任何相互关系。未来的研究应考虑使用客观的依从性测量来检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三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研究:南非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12-07
    • 背景:在南非地区越来越多的HIV患者接受二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对蛋白酶抑制剂(PI)的耐药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广泛推广三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目前在该地区开展研究评估三线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较为匮乏。 方法:依据国家死亡登记数据,我们开展了回顾性的观察队列研究。研究收集了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开始进行三线ART治疗的18岁以上成年人。当患者对另一个蛋白酶抑制剂产生耐药时开始引用地瑞那韦或替拉那韦进行ART治疗时,定义为开始三线ART治疗。研究使用生存分析方法,随访观察至患者出现结局事件或死亡、或失访而离开研究,随访终止期为2014年4月。 结果: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52名,三线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地瑞那韦/利托那韦(n=149),替拉那韦/利托那韦(n=3),雷特格韦(n=58),依曲韦林(n=8)。中位随访时间为2.5年(IQR=1.5-3.3年)。82.9%的患者实现病毒载量≤400拷贝/毫升,71.1%的患者实现病毒载量≤50拷贝/毫升。研究结束时,共有17人死亡。KM法估计的2000天的累计生存率为87.2%。 结论:该研究得到的病毒学抑制结果与其他地区开展三线ART治疗的临床研究或观察性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短期随访的死亡事件发生较少。可见,三线ART治疗方案对非洲地区多药耐药的C亚型HIV患者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