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开展另一项抗抑郁药物研究》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政策信息
  • 编译者: 严舒
  • 发布时间:2014-10-20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始了一项药物试验,研发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氯胺酮注入40分钟之内,药物抵抗的双向抑郁失调患者出现主要的逆向表现--对愉快的活动失去兴趣,这一症状持续最长14天。脑扫描跟踪分析药物作用于右前脑半球深层,增加此区域的脑部活动。

相关报告
  • 《胍基丁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6-11-11
    • 重度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20%的患病率。尽管当前的抗抑郁药物是安全有效的,但它们并不理想。除了获得临床疗效必须长期服药外,副作用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胍基丁胺是精氨酸脱羧酶催化合成的内源多胺。它可调节多个受体,并被认为是大脑中的神经调质。本篇文章对胍基丁胺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此外,也对胍基丁胺用于其他神经障碍的潜在疗效进行了讨论。我们为胍基丁胺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证据,以鼓励将其应用于未来临床研究。
  • 《σ-1受体:基于机制研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靶点》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7-09
    • σ-1受体(sigma-1 receptor, S1R)被认为可能是抗抑郁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并可能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表明,S1R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如单胺类和谷氨酸)的释放与可用性,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及免疫炎症反应。截至2024年的临床前与临床数据显示,S1R在神经可塑性和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8月获批的右美沙芬-安非他酮(dextromethorphan-bupropion),作为NMDA受体拮抗剂和S1R激动剂,首次被美国FDA允许在其说明书中提及σ-1受体参与其抗抑郁机制。目前认为,σ-1系统的调控不仅与现有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也为未来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潜力。然而,σ-1受体是否对难治性症状(如快感缺失)具有独特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