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ZnSe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传输特性的增强》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2-06
  • 宽隙半导体是下一代光电器件的理想选择,包括可调谐发射器和探测器。基于ZnSe纳米线的器件在蓝色发射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它们可以容易地、可重复地制造。然而,它们的实用性受到抑制光电器件性能的深能级缺陷状态的限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当纳米线在富锌环境中进行生长后退火处理时,纳米线器件的性能如何得到改善。我们利用低温光致发光光谱来确定主要的复合机制和相关的缺陷状态。然后,我们对生长和退火纳米线制备的ZnSe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子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测量了退火处理后对电导率和迁移率的改善幅度。结果表明,退火降低了纳米线中锌空位的浓度,而锌空位对纳米线的生长具有较强的补偿作用和较高的散射量。

    ——文章发布于2018年12月5日

相关报告
  • 《多通道ZnO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射过程》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8-09
    •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自顶向下的制造工艺,该工艺可以同时定义具有不同数量纳米线的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阵列,并系统地比较它们的电气性能。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开发了一种具有逆行剖面的双层光刻胶模式,它可以在宽度、长度、高度和晶体管通道数等方面对纳米线进行修改。方法是兼容低成本制造没有电子束曝光,并受益于过程温度低于190°C。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工艺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电测量显示了增强模式晶体管,显示了纳米线数量和电特性之间的可伸缩关联。100纳米线具有最佳性能的设备11.0厘米2打1场效应迁移率高,开/关流动比率为3.97×107和0.66 V古老文明的阈下摆动。 ——文章发布于2018年8月2日
  • 《为水平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实现了短而高质量的全栅结构》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2-17
    • 介绍了一种制备栅门型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利用电阻沟槽对准技术,将单个纳米线垂直于下面的底部栅极排列。然后定义顶浇口与底浇口对齐,形成全面浇口结构。这种方法克服了以往水平封装门控纳米线晶体管在最小可获得门长和门长控制方面的显著限制,这些限制是通过湿蚀刻法定义门控的。在本文提出的方法中,门长控制受电子束光刻工艺分辨率的限制。我们通过制造一种具有独立的下浇口、上浇口和栅体结构的器件,以及一种具有300、200和150 nm栅体长度的三种独立栅体结构的器件,展示了我们的方法的通用性。我们的方法使我们能够达到阈下波动低至38 mV 12月−1 77 K 150 nm门口长度。 ——文章发布于2018年12月14日